对于首次接触考研的广州考生,理清全程时间节点是规划备考的步。整个考研周期可划分为九个关键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任务目标。
基础筹备期(3月中旬前):重点在于信息收集与目标锁定。需全面了解目标院校的招生政策、专业报录比及参考书目,结合自身优势确定报考方向。
知识筑基期(3月中旬-6月):首轮复习以夯实基础为主。英语需重点突破词汇与长难句,数学强化基本公式与题型训练,专业课则需通读教材构建知识框架,政治可优先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能力提升期(7月-8月):暑期是备考黄金期。此阶段需完成第二轮复习,数学通过专题训练深化解题思路,英语强化阅读与写作技巧,专业课开始梳理重点章节,政治则需系统学习各科知识点。
进阶突破期(9月-10月):进入知识深化阶段,需通过真题训练总结命题规律,针对薄弱环节专项突破。同时关注研招网公告,完成网上报名与确认。
冲刺实战期(11月-12月):第三轮复习以模拟考试为主,严格按照考试时间完成套题训练,调整答题节奏。政治需重点记忆时政与分析题模板,英语强化作文练习。
临考准备期(12月中旬):打印准考证并熟悉考场路线,检查考试用品,调整作息保持状态。
复试备考期(次年1-2月):初试结束后预估分数,若达线需立即启动复试准备,包括专业课复习、英语口语训练及简历撰写。
调剂录取期(次年3-5月):未达一志愿复试线或复试失利的考生,需密切关注调剂系统,及时联系目标院校。通过复试的考生则需配合完成政审等流程。
最终录取期(次年6-9月):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完成档案转接与入学准备,部分院校要求提前参与导师课题。
全国硕士研究生初试由教育部统一组织,广州考生需重点关注以下关键信息。
初试通常在12月最后一个周末举行(避开节假日可能提前),具体安排如下:
大部分专业总分500分(政治100、英语100、业务课一150、业务课二150)。会计硕士等7类专业学位仅考英语二(100分)与管理类联考综合(200分),总分300分。
公共课具体题型分布:政治(马原24%、毛中特30%、史纲14%、思修法基16%、当代16%);英语一(完形10%、阅读A节40%、新题型10%、翻译10%、小作文10%、大作文20%);英语二(完形10%、阅读A节40%、新题型10%、翻译15%、小作文10%、大作文15%)。数学按专业分为数一(高数56%、线代22%、概率22%)、数二(高数78%、线代22%)、数三(高数56%、线代22%、概率22%)。
初试成绩通常在次年2-3月由各省教育考试院公布,考生需及时登录研招网查询。
考研涉及大量专业术语,清晰理解这些概念有助于精准规划。
学硕以培养科研与教学人才为目标,侧重理论研究,学制多为3年,学费一般8000元/年,可通过导师推荐直博。专硕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部分专业要求工作经验(如MBA需3年以上工作经验),学制2年为主,学费普遍高于学硕,读博需通过统考。
同等学力考生指未获本科毕业证但达到本科水平的专科毕业生(需毕业满2年);非全日制研究生为在职非脱产学习,与全日制研究生执行相同培养标准;定向/非定向研究生区别在于是否提前约定单位。
统考涵盖政治、英语、数学等公共课及法硕、西医综合等8类专业课;联考则为管理类、法律硕士等专业的联合命题考试。
英语与数学的选考直接影响备考策略,需结合目标专业精准判断。
英语一适用于所有学术硕士及临床医学、法律硕士(法学/非法学)等8类专硕;英语二适用于工商管理、会计等7类专硕;外国语专业及翻译硕士初试不使用英语一/二。
数一考查高数、线代、概率,适用于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工学及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数二仅考高数与线代,适用于纺织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部分工科;数三涵盖微积分、线代、概率,适用于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及工商管理等经管类专业。
专科生考研需关注同等学力身份的特殊要求,以下为高频问题解答。
同等学力报考条件:专科毕业满2年(截至录取当年9月1日),部分院校要求英语四级、本科阶段成绩单或学术成果。
报考时间计算:如2019年7月毕业的专科生,2021年9月1日满2年,可报考2021年考研(2020年10月报名,12月初试)。
自考本科身份:自考本科与统招本科报考资格一致,具体需以目标院校要求为准。
复试与调剂:部分院校复试加试专业课,调剂时需主动联系接收同等学力的院校。
符合条件的考生可享受初试加分或政策照顾,需提前确认资格。
大学生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期满考核合格者,以及退役大学生士兵(3年内初试加10分)、大学生村官(3年内初试加10-15分)可享加分。
力学、冶金工程、水利工程等11个一级学科为照顾专业,国家线单独划定。34所自主划线院校可自行制定照顾专业复试线。
报考二、三区院校且毕业后在民族区域的少数民族应届生,或原单位在民族区域的定向少数民族在职考生,可享受政策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