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选择建筑暖通设计实战培训?
在建筑工程领域,暖通设计是连接建筑功能与用户体验的关键环节。无论是住宅的通风采暖,还是酒店的空调系统,亦或是办公空间的防排烟设计,都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撑。本课程针对零基础及跨专业从业者设计,采用"软件+理论+系统+实战"四维培养模式,通过一对一辅导解决个性化学习问题,确保学员既能掌握核心设计逻辑,又能快速应用于实际项目。
阶段:软件应用基础(非专业学员友好型)
考虑到部分学员缺乏软件操作经验,课程特别设置基础软件教学模块,由全职教师全程一对一指导,确保每个操作步骤都能扎实掌握。具体涵盖以下工具:
- CAD:建筑设计领域的通用绘图工具,重点学习暖通专业常用的图层管理、符号标注及出图规范;
- 鸿业CAD:针对暖通设计优化的专业软件,包含负荷计算、设备选型等内置功能模块;
- 天正建筑:集成建筑设计全流程的协同工具,侧重暖通与建筑结构的配合设计要点。
本阶段通过"演示-练习-纠错"循环教学,帮助学员从软件界面认知快速过渡到独立完成基础图纸绘制,为后续理论学习与系统设计奠定操作基础。
第二阶段:设计理论奠基(构建专业知识框架)
理论是设计的根基。课程围绕《流体力学》《暖通工程》等核心教材,系统讲解暖通设计的基础原理与规范要求,重点解决"为什么这样设计"的底层逻辑问题。具体包含:
暖通设计基础模块
从流体流动规律到热交换原理,从室内环境参数标准到设备选型依据,每个知识点均结合实际案例说明其在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例如讲解"流体力学"时,会通过风管内气流速度与阻力的关系,推导不同场景下风管尺寸的设计依据,帮助学员理解规范中数值的由来。
本阶段学习成果将直接支撑后续系统设计模块的学习,确保学员在进行通风、空调等具体系统设计时,既能符合规范要求,又能优化设计方案的经济性与合理性。
第三阶段:系统设计精研(核心能力塑造)
系统设计是暖通工程师的核心工作内容。课程针对行业需求,重点拆解六大主流系统设计,每个模块均采用"规范精讲+案例解剖+实战练习"的教学模式:
1. 通风防排烟系统设计(消防审图重点)
涵盖各种形式通风设计、风管计算与设计、自然/机械排烟及中庭排烟设计、排烟量计算、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设计等内容。特别强调:
- 结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解析不同建筑类型(如高层住宅、商场)的排烟口设置要求;
- 通过实际项目图纸,演示风管水力计算过程,对比不同材质风管的阻力差异;
- 针对消防审图常见问题(如排烟量不足、风口位置不合理),总结规避技巧。
2. 空调系统设计(覆盖主流机型)
包含冷/热负荷计算、VRV空调系统设计、热泵系统设计、户式集中空调系统、风管/水系统设计等模块。教学亮点:
- 通过Excel表格演示负荷计算全过程,讲解朝向、窗墙比等参数对负荷的影响;
- 对比分析VRV系统与集中式空调系统的适用场景(如小型办公vs大型商场);
- 结合设备厂家资料,学习空调机组选型的关键参数(制冷量、能效比等)。
3. 其他核心系统设计
课程同时涵盖空调冷热源系统、锅炉房设计、采暖与供热系统、控制与监测系统等内容。例如在锅炉房设计模块,会详细讲解锅炉设备选型的"三步法"(确定热负荷→选择锅炉类型→核算台数),并通过某小区集中供暖项目案例,演示锅炉房总体布置的优化思路。
第四阶段:项目实战落地(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课程设置三大主流项目类型实战训练,每个项目均提供完整的原始资料(建筑图纸、甲方需求等),要求学员独立完成设计并提交成果:
高层住宅项目:聚焦防排烟系统设计
从建筑图纸中提取楼层高度、户型分布等信息,计算各房间排烟量,设计风管走向与风口位置,同时满足《住宅设计规范》中关于通风换气次数的要求。课程会重点解析"剪刀楼梯间"等复杂户型的防排烟设计要点。
高层办公项目:VRV/中央空调系统应用
根据办公空间的功能分区(如开放办公区、会议室),计算各区域冷负荷,选择合适的空调系统类型(小面积选VRV,大面积选集中式),完成设备选型、风管布置及机房设计,并编制设计说明文档。
酒店项目:多系统协同设计
酒店作为复杂公共建筑,需同时考虑客房的舒适性(温湿度控制)、公共区域的通风(如餐厅排油烟)及消防要求(如走廊防排烟)。课程会指导学员协调各系统设计,避免出现"空调效果好但排烟不达标"的矛盾方案。
通过四大阶段的系统学习,学员不仅能掌握建筑暖通设计的核心技能,更能积累真实项目经验,快速适应行业岗位需求。无论是零基础转行还是在职技能提升,本课程都将为您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