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设计行业需求与课程定位
在建筑工程领域,暖通设计直接关系到建筑舒适性、安全性及能耗控制,尤其涉及消防防排烟系统时,更需严格遵循规范要求。针对市场对专业暖通设计人才的持续需求,建筑暖通设计周末班应运而生。课程依托周末集中学习模式,兼顾在职人员时间安排,以"系统理论+案例实操"为核心,覆盖从基础系统设计到多场景项目落地的全链条内容,助力工程技术人员快速提升岗位竞争力。
系统设计基础:六大模块构建知识框架
模块一:通风防排烟系统设计
作为消防设计的核心环节,通风防排烟系统是审图重点。课程涵盖多种通风形式设计(自然通风、机械通风)、风管计算与布局优化,深入解析自然排烟、机械排烟及中庭排烟的技术差异,结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通过典型项目案例演示排烟量计算逻辑与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计要点。对消防工程从业者而言,掌握本模块可直接提升图纸深化与现场问题解决能力。
模块二:空调系统全流程设计
从空调区冷热负荷计算到送风量确定,课程逐层拆解VRV空调、热泵系统、户式集中空调及大中型中央空调(全空气系统/风机盘管+新风)的设计逻辑。重点讲解空调风管与水系统的匹配原则,结合实际项目图纸分析常见设计误区(如管道阻力计算偏差、设备选型冗余),通过规范条文与工程案例对照,帮助学员建立"计算-选型-验证"的完整设计流程。
模块三:空调冷热源与锅炉房设计
冷热源是空调系统的"心脏",课程结合设备厂家技术资料,解析电制冷、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等主流冷源的适用场景与选型参数,同步讲解热源(锅炉、热泵)的容量匹配与控制策略。针对锅炉房设计,重点梳理总体布置规范(如与建筑间距要求)、锅炉设备选型(热效率、燃料类型)及工艺管道设计要点,通过某工业园区锅炉房改造案例,演示从需求分析到图纸交付的全流程。
模块四:采暖与供热系统设计
北方地区建筑采暖设计需兼顾节能与舒适性,课程从采暖负荷计算(稳定传热与间歇传热差异)入手,解析散热器、地暖等不同供暖方式的系统形式(垂直单管/双管、水平串联/并联),详细讲解供暖设备选型(散热器片数计算、地暖管间距确定)及管网水力平衡调试方法。通过某小区二次网改造项目,展示如何通过水力计算优化管径配置,降低系统运行能耗。
模块五:系统控制与监测技术
现代暖通系统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课程聚焦采暖通风、防排烟、空调及制冷机房的控制逻辑设计。例如防排烟系统需联动火灾报警信号,课程通过某商业综合体案例,演示如何设置排烟口开启顺序与风机启动条件;空调系统监测则涉及温度、湿度、压力等多参数采集,结合DDC控制器原理,讲解如何通过控制逻辑优化设备运行效率。
多场景项目实操:从理论到落地的关键跨越
高层住宅项目:防排烟与系统集成
高层住宅暖通设计需重点关注防排烟系统与住户舒适性平衡。课程以28层住宅项目为样本,解析楼梯间、前室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要点(如送风口形式选择、余压值控制),同步讲解厨房排油烟、卫生间排风系统的独立设置规范。通过图纸会审模拟,学员将掌握如何避免风管穿梁破坏结构、设备机房噪声控制等实际问题。
高层办公项目:VRV与中央空调应用
办公建筑因使用时间集中、空间划分灵活,常采用VRV或中央空调系统。课程对比两种系统的适用场景(如小面积分散办公适合VRV,大面积集中区域适合全空气系统),通过某20000㎡写字楼项目,演示从负荷计算到设备选型(室外机容量、室内机匹配)的全过程,重点解析风管布局与装修吊顶的协调方法,避免后期返工。
酒店项目:舒适性与节能的双重考量
酒店暖通设计需兼顾客房舒适性(温湿度精度)与公共区域节能(大堂、餐厅负荷变化大)。课程以五星级酒店为案例,讲解客房风机盘管+新风系统的末端控制(温控器联动),公共区域全空气系统的变风量(VAV)设计逻辑,同步解析热水系统(生活热水与采暖热水)的耦合设计,确保24小时稳定供应的同时降低运行成本。
课程价值:助力职业发展的三大核心优势
区别于碎片化学习,建筑暖通设计周末班通过"系统知识框架+多场景项目实操"的组合模式,让学员不仅掌握单个系统设计方法,更能站在项目整体角度协调各专业需求。课程所有案例均来源于真实工程图纸,讲师团队包含10年以上从业经验的设计师,在讲解过程中同步分享审图常见问题(如防排烟系统漏标补风措施)、施工配合要点(如风管与水电管线碰撞规避),帮助学员快速积累"隐性经验",缩短从理论到岗位的适应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