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课网 欢迎您!
课程导航

深圳一消备考核心攻略:20组记忆口诀拆解+高效应用指南

时间: 06-26

深圳一消备考核心攻略:20组记忆口诀拆解+高效应用指南

深圳一消备考核心攻略:20组记忆口诀拆解+高效应用指南

一消备考痛点:知识点多,记忆效率低?

接触过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的考生都有同感:教材厚达千页,涉及消防设施、防火规范、安全管理等多领域知识,单靠死记硬背不仅耗时,还容易混淆。比如「二类高层自动喷水系统设置部位」「防火间距不足的处理措施」这些高频考点,内容琐碎且关联度高,传统记忆方式往往事倍功半。

其实,记忆是有方法可循的。就像学生时代用顺口溜记古诗、用谐音法背公式,消防考试同样可以通过结构化的记忆技巧降低学习门槛。本文整理的20组口诀,正是结合历年考点和考生反馈提炼的「记忆钥匙」,帮助考生用更少时间掌握核心内容。

核心考点记忆口诀:从系统设置到参数规范全覆盖

1. 二类高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置部位

口诀:二羔(高)防(房)盗(走道)使(办公室)底(自动扶梯底部)裤(可燃品库房)

解析:「二高」对应二类高层建筑;「防房」指消防相关用房(如设备房);「走道」即公共走道;「办公室」为人员办公区域;「自动扶梯底部」是易积灰易燃的隐蔽空间;「可燃品库房」因存储物品特性需重点防护。这一口诀覆盖了二类高层中最易被忽视的6类需设自动喷水系统的场所。

2. 防火间距不足的协调措施

口诀:简(减少储量)单(砌防火墙)调(调整工艺)处(临帖面防火处理)改(功能)强拆(拆除)

解析:当两建筑防火间距不达标时,可通过6种方式解决:①减少建筑内可燃物储量降低风险;②砌筑防火墙阻断火势蔓延;③调整生产工艺减少火灾隐患;④对相邻墙面做防火处理(如更换耐火材料);⑤改变建筑使用功能(如从厂房改为仓库);⑥拆除其中一栋建筑(极端情况下使用)。

3. 单位消防安全制度核心内容

口诀:教训巡检,疏于值班;防火防爆防易燃;唯(维)患火电,气雷电;队伍专兼查备案;灭急眼演,评奖先

解析:制度需涵盖7大模块:①消防教育与培训;②日常巡查与检查;③值班人员责任;④防火、防爆、防易燃物管理;⑤隐患排查(重点关注电气、燃气、雷电风险);⑥专兼职消防队伍建设与备案;⑦应急预案演练及考核奖励机制。

4. 人员聚集场所疏散目标

口诀:主要目标保楼、保命、保财产、利救援;次要目标少生、少营、少污染、邻居免

解析:疏散设计需平衡「核心安全」与「次生影响」。主要目标是保障建筑结构安全、人员生命安全、重要财产安全,同时便利消防救援;次要目标是减少生产停滞、经营损失、环境污染,避免波及周边建筑。

5. 塔式高层剪刀楼梯间设置条件

口诀:捡(剪刀楼梯)10米烟蒂(梯)一(小时)分(不燃体墙分隔)钱(该楼梯间应分别设置前室)

解析:当塔式高层建筑疏散门至楼梯间距离<10米时,可设剪刀楼梯的条件包括:①楼梯间需满足1小时耐火极限;②用不燃体墙分隔两个楼梯;③每个楼梯间需单独设置前室(避免疏散冲突)。

6. 防火阀与排烟防火阀参数

口诀:70°、180°为常开,280°干管常开支管常闭

解析:普通防火阀在70℃(烟气温度)时关闭,排烟防火阀在280℃(火场高温)时关闭。其中,干管(主管道)的排烟防火阀为常开状态(日常通风),支管(分支管道)为常闭状态(火灾时联动开启排烟)。

7. 泡沫液强制送检标准

口诀:一推六二五(高倍数1T;6%中倍数≥2.5T;低倍数6%≥7T,3%≥3.5T)

解析:泡沫液需强制送检的储量标准为:高倍数泡沫液≥1吨;6%型中倍数泡沫液≥2.5吨;低倍数泡沫液中,6%型≥7吨,3%型≥3.5吨。这一标准源于对泡沫灭火系统可靠性的强制要求。

口诀使用技巧:如何让记忆效果翻倍?

掌握口诀只是步,关键是要将「机械记忆」转化为「理解记忆」。建议考生:

  • 结合教材标注:在口诀对应的知识点旁标注口诀,形成视觉关联;
  • 模拟场景应用:假设自己是消防工程师,思考口诀对应的实际操作场景(如检查二类高层时,用口诀快速核对喷水系统设置);
  • 定期复盘巩固:每3天回顾一次口诀,用「默写+讲解」的方式检验记忆效果;
  • 错题关联记忆:遇到错题时,反向查找对应的口诀,强化薄弱环节。

以「照度要求」口诀「一叔三层手术时,楼梯难道(5)前室?」为例,考生需明确:手术室、避难层(间)等场所的最低照度为10lx;楼梯间为5lx;前室、合用前室为5lx(部分特殊场所要求更高)。通过口诀联想具体场景,记忆会更深刻。

总结:用对方法,一消备考可以更高效

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的难点在于知识体系的复杂性,但通过科学的记忆技巧,完全可以化繁为简。本文整理的20组口诀覆盖了防火系统、疏散要求、设备参数等高频考点,配合场景化学习和定期复盘,能显著提升备考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口诀是辅助工具,最终要回归教材和真题,确保对知识点的深层理解。毕竟,考试不仅考察记忆,更注重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希望各位考生能善用这些口诀,在备考路上少走弯路,顺利通过考试!

0.04248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