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少备考SAT的学生而言,近期最焦灼的体验莫过于守着电脑刷新考位页面——凌晨时分点击报名链接,页面跳转后却显示"无可用考位"的提示,这种场景已成为许多考生的共同记忆。面对抢位难问题,CB(美国大学理事会)近日在官网发布多项调整措施,为考生注入一剂"安心针"。
受上半年考试取消影响,大量考生将目标锁定8-12月场次,直接导致考位需求激增。针对这一情况,CB明确下半年将实行"月月考"模式,即8月至12月每月均安排考试。更值得关注的是,若现有场次仍无法满足需求,官方正考虑在2021年1月增设额外考试。这一动态对急需刷分的考生而言,无疑是重要的机会窗口。
在考点拓展方面,尽管疫情防控要求导致部分考场容量缩减,但CB已启动多方协调机制——与中学、高校及教育机构沟通,争取更多考试场地资源。从目前统计看,亚洲地区整体考位能覆盖大部分考生需求,其中香港、澳门考场情况相对乐观。若注册时未找到合适考点,考生可重新登录SAT系统,按指引刷新"Select Your Test Center"页面,新增考位信息会实时更新。同时,官方将通过邮箱和社交媒体同步考点动态,建议考生保持关注。
此前关于"SAT将推行网考"的传闻引发广泛关注,但CB近期明确表态:SAT网考方案暂不支持。这一决定背后,是对技术可行性与考试公平性的综合评估。
从技术层面看,网考需要考生在3小时内保持稳定的视频连线且不受干扰,但并非所有考生都具备这样的条件——网络稳定性、独立考试空间等因素可能造成实际参与障碍。参考AP网考期间出现的技术故障(如网络延迟导致答题中断、系统崩溃影响成绩提交),CB认为当前技术条件尚不足以保障SAT网考的顺利实施。
公平性是另一关键考量。以AP网考为例,中国考生因时差问题需在凌晨应考,为平衡不同时区考生权益,官方调整了考试形式(如取消多选题、增加自由问答题),这无形增加了考生的备考压力。若SAT采用网考,类似的时区差异、设备条件差异可能进一步放大不公平性。基于此,CB明确表示"未来可能探索网考模式,但当前阶段暂不推进"。
考虑到疫情对考试安排的持续影响,CB已与多所大学展开沟通,推动递分政策的灵活调整。具体来看,大学将在以下方面为考生提供便利:
其一,延长成绩递交截止日期。部分院校已明确表示将推迟EA(提前行动)、ED(提前决定)申请的SAT成绩提交时间,为因考位问题未能及时参考的学生争取更多机会。
其二,公平对待未提交成绩的考生。对于因疫情完全无法参加考试的学生,大学将综合评估其学术能力(如GPA、课程难度、课外活动等),避免"唯分数论"。
其三,酌情考虑单次考试成绩。受限于考试场次,许多考生仅能参加一次考试,可能未达理想分数。大学将结合考生备考周期、模考成绩等因素,对这类情况进行综合考量。
其四,关注特殊地区考生。疫情严重地区的学生可能面临学习资源不足、备考环境不稳定等问题,大学将在审核时充分考虑这些客观因素,确保评价体系的全面性。
随着9月新增考场、11月SAT2亚洲考场的落地,以及可能的2021年1月加考,考生迎来了更充裕的备考时间窗口。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建议制定差异化报考策略:
准12年级学生(即将升入高三):需优先锁定早批次考试。建议至少报考8月、9月、10月中的2场——首考可选择8月或9月,若成绩未达目标,10月可进行二刷。需注意,11月SAT2考试出分时间可能赶不上ED申请截止,因此SAT2备考建议同步进行,争取10月前完成。
准11年级及以下学生:备考时间相对充裕,建议选择8月、9月或10月中的1场作为首考,重点熟悉考试流程与题型。首考后可结合成绩分析薄弱项,利用寒假集中突破,为次年考试蓄力。
无论年级如何,备考时需注意:一是提前30天关注考位动态,避免因抢位失败影响考试计划;二是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优先攻克阅读与写作模块(这两项是提分关键);三是定期参加模考,适应3小时连续答题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