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3到2023:30年教育初心的坚守与生长
回溯至1993年,王森学校以"让更多人掌握专业美食技能"的朴素愿景起步,历经30载行业变迁,始终聚焦咖啡、西点、西餐三大核心领域。不同于短期速成机构的急功近利,这里构建了从零基础职业教育到垂直细分领域的世界技能大赛级标准培训的完整体系。数据说服力——累计培养学员超28万人次,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人从技能空白到行业骨干的蜕变轨迹,更是机构教学实力的直观印证。
在全国11个重点城市设立的教学机构,不仅是地理空间的延伸,更是教育资源的下沉与覆盖。无论是一线城市的学员寻求国际视野提升,还是二三线城市从业者渴望技能进阶,王森学校的教学网络都能提供适配的学习场景。这种布局背后,是对"教育公平性"的深刻理解——优质的职业教育不该被地域限制。

师资矩阵:国际视野与本土经验的黄金配比
教育质量的核心在师资。王森学校的教师团队呈现鲜明的"金字塔结构":塔尖是30余名法国MOF(Meilleur Ouvrier de France,法国手工业者)大师,这些在欧洲烘焙界享有盛誉的工匠,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细节,更是对"匠人精神"的深度诠释;塔身是100余名来自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名厨及世界冠军,他们带着不同饮食文化背景下的技术特色,为教学注入多元灵感;塔基则是200余名经过严格筛选与系统培训的精英教师,他们既熟悉国内学员的学习特点,又能将国际前沿技术本土化转化。
这种"国际+本土"的师资组合产生了显著的教学效应。11位世界冠军的培养记录,300余本涵盖咖啡拉花、西点制作、西餐烹饪等领域的专业著作,30多项技术专利的研发成果,正是师资力量转化为教学成果的注脚。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书籍并非简单的操作手册,而是结合教学实践提炼的理论体系,其中多本被职业院校选为教材,进一步扩大了行业影响力。
硬件与理念双轨:保持与世界同步的教育生态
在王森学校的教室里,"与国际同步"不是口号,而是可触摸的现实。每年定期更新的国外原装进口设备,从意式咖啡机到专业烘焙烤箱,从糖艺制作工具到分子料理设备,始终保持着与欧洲培训机构相同的配置标准。这种投入不仅让学员在学习阶段就能接触行业尖端设备,更培养了他们对"专业工具"的正确使用意识——这是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备之外,是持续的国际交流机制。骨干师资每年定期赴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地观摩国际大赛、参与学术研讨,这种"走出去"的机制确保了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同时,学校自主举办的CLW西点精英赛、DW家庭烘焙大赛、MBA咖啡拉花艺术大赛等品牌赛事,既为学员提供展示平台,又成为行业技术趋势的风向标。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互动,王森学校构建起开放的教育生态。
荣誉背后:行业认可的实力坐标
"第44届、45届世界技能大赛【烘焙】和【糖艺西点制作】中国集训基地"、"国家级大师工作室"、"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这些称号不仅是荣誉,更是行业对其教学实力的权威认证。世界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技能领域的"奥林匹克",其集训基地的设立,意味着王森学校的教学标准达到了国际竞赛级别;国家级大师工作室的挂牌,则肯定了其在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引领作用。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荣誉的延伸价值。作为集训基地,学校参与制定了多项行业技术标准;作为大师工作室,其研发的糖艺造型技术、咖啡拉花技巧等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场景;作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每年为餐饮行业输送数千名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这种"荣誉-标准-应用"的转化链条,正是王森学校持续推动行业进步的关键所在。
未来方向:以教育之力推动行业升级
站在30年的节点回望,王森学校的发展轨迹始终与中国烘焙行业的成长同频共振。从早期解决"有没有"的基础培训,到现在聚焦"好不好"的质量提升;从单一的技能传授,到兼顾技术、理论、职业素养的综合培养,这种转变既是机构自身的进化,更是行业升级的需求驱动。
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国际合作,引入更多细分领域的师资;加强与企业的联动,让教学内容更贴近市场需求;推动数字化教学,通过虚拟仿真、在线实训等新技术手段提升学习效率。可以预见,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王森学校将继续扮演"探路者"与"引领者"的角色,用教育的力量为行业注入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