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学生供给了高水平的体育和文明设备
  • 教育形式交融了中、港、外三地的优异教育资源
  • 打造成具有标杆意义的深港教育融合示范学校

400-888-4849

深圳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 - 学校简介

本文深度解析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的办学背景、教育特色及发展定位。作为国内首所由香港教育机构直接运营的K12寄宿制国际化学校,该校在深港两地教育部门指导下,聚焦课程融合、师生融合与升学路径优化,致力于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深港教育融合标杆。

深港联合办学的背景溯源

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的诞生,源于深港教育协同发展的时代需求。作为香港培侨书院在内地的重要布局,这所学校由香港培侨书院与信义教育集团携手创办,突破了传统合作模式——不同于常见的教育咨询或课程引进,而是由香港教育机构直接实施全链条运营管理,这在国内K12领域尚属首次。

香港培侨书院自1946年创办以来,始终是香港教育界的标杆,其“爱国、爱港、爱校”的教育理念与内地基础教育体系高度契合;信义教育集团则深耕内地教育领域多年,在校园运营、资源整合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两者的联合,既保留了香港教育的国际化视野,又融入了内地教育的扎实基础,为深港教育融合提供了天然的土壤。

K12寄宿制国际化的办学定位

学校明确以K12寄宿制国际化为办学定位,覆盖小学至高中全学段。寄宿制的设计并非单纯解决通勤问题,而是通过全天候的校园生活,构建深港文化交融的微环境——香港教师参与晚自习辅导、内地学生与香港插班生共同设计社团活动、周末组织深港文化工作坊等,让教育场景成为文化融合的实践场。

国际化则体现在课程设置与资源对接上。除国家规定的基础课程外,学校引入香港DSE课程(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国际IB课程等多元体系,同时与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升学直通车机制,为学生提供“内地高考-香港DSE-海外留学”的多轨选择。

教育融合的三大实践维度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与深圳市教育局的联合指导下,学校从教学、课程、师生三个维度推进融合:

教学融合方面,采用“双师协同”模式——香港教师负责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内地教师主导基础学科夯实,通过每周集体备课、跨校教研活动,逐步形成“深港互补”的教学范式。例如,在历史课中,香港教师侧重近现代国际视角,内地教师强化文明发展脉络,学生可从不同维度理解同一历史事件。

课程融合则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开发“深港文化”“湾区经济”等特色校本课程。以“湾区经济”为例,课程结合深圳的科技创新与香港的金融优势,设置企业调研、模拟商赛等实践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区域经济协同的底层逻辑。

师生融合通过常态化交流实现。学校与香港培侨书院本部建立“姊妹班级”,定期开展线上共读、线下互访;教师团队中,香港籍教师占比超30%,内地教师每年赴港参加教育研习,双向流动促进教育理念的深度碰撞。

示范学校的未来规划

作为深港教育融合的试验田,学校已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建立跨区域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开发深港课程衔接指南、搭建师生交流信息平台。未来三年,学校计划完成三大目标:

其一,构建“深港双轨”升学服务体系,与更多香港高校、内地985/211院校签订合作协议,确保学生升学路径的多样化与稳定性;其二,打造深港教育资源共享库,涵盖教材、课件、教研案例等,向湾区其他学校开放;其三,培养一批“深港通”型教师,既能胜任内地课程教学,又熟悉香港教育体系,为区域教育融合提供人才支撑。

从办学背景到实践路径,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的每一步探索,都在为深港教育融合书写新的注脚。这所学校不仅是一所K12学校,更是深港教育协同发展的缩影,其经验将为湾区教育一体化提供重要参考。

学校环境
  • 学校大厅
    学校大厅
  • 学校礼堂
    学校礼堂
  • 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
  • 学校图书馆环境
    学校图书馆环境
  • 礼堂环境
    礼堂环境
  • 室内篮球场环境
    室内篮球场环境
0.0342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