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将有机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交流,建立起国际化的人脉网络
  • 可以选择全程在国内学习,或者在满足条件后前往国外合作大学学习
  • 拥有众多海外学成的教师、中西融合的课程体系

400-888-4849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国际本科学院 - 学校简介

本文系统梳理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的发展脉络,涵盖其作为国内首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积淀、中外联合的师资矩阵、国家级专业建设成果、百校国际合作网络及毕业生高质量发展数据,全面展现其在应用型商科教育领域的标杆价值。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发展全景解析

从1994到2024:中外合作办学的先行探索

在中外合作办学领域,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的名字始终与"先行"二字紧密相连。1994年正式成立的它,不仅是国内首批落地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更以持续20余年的探索,为行业树立起质量标杆。学院以"应用型教育与研究融合的国际商学院"为发展定位,通过系统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全流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逐步形成了兼具本土根基与国际视野的办学特色。

认证是衡量办学质量的硬指标。2006年,学院经上海市教委推荐,成为全国首个中外合作办学认证试点单位,并最终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教育评估机构质量认证,拿下首张认证证书。2020年更是迎来重要里程碑——通过全球影响力的商学院认证体系AACSB认证(认证有效期五年),这不仅标志着学院正式跻身国际精英商学院行列,更让上海大学成为全国首个获此认证的地方211高校。此后荣誉持续加码:2021年入选法国Eduniversal"全球商学院"新晋榜单(全球仅3家),2023年在该机构的中国大陆排名中跃升至第29位(较2022年提升5位);同年"上海大学-悉尼科技大学工程管理MEM项目"斩获"中国商学院中外合作项目TOP10",学院自身也摘得"中国商学院卓越运营奖"。2022年当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联席会第三届单位,2024年再获"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优秀案例TOP20",这些荣誉链完整勾勒出学院的质量进阶之路。

中外协同的师资矩阵:打造教学核心竞争力

优质教育的根基在师资。上海大学与悉尼科技大学的国际联聘机制,为学院构建起独特的师资生态。目前学院拥有中方专任教师115人、外籍教师24人,其中中方商科教师92名,近50%具备海外知名高校博士学位,超50%拥有高级职称。这支队伍不仅包含深耕商科教育的教授,更有来自企业一线的实战专家,形成"学术+实践"的双轨教学模式。

值得关注的是学院的"动态师资池"建设——除了固定编制教师,每年还有来自全球多所高校的访问学者集中授课。这些学者带着前沿的学术成果与行业洞察走进课堂,让学生足不出校就能接触到国际学术前沿。例如2023年,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5位教授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专题课程,内容涵盖数字经济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全球供应链管理等热点议题,受到学生高度好评。

国家级专业群: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商科人才

人才培养始终是学院的核心使命。围绕"国际视野、家国情怀、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全球胜任力"的五维培养目标,学院构建起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2019年,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再获这一国家级荣誉。目前学院四个本科专业均按照"国家本科专业标准+全英文专业标准"双轨建设,课程设置既包含《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等基础学科,也涵盖《跨境电商实务》《国际商务谈判》等应用型课程,部分核心课程采用"中外教师同堂"授课模式,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

在教学实践环节,学院与普华永道、德勤等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以及阿里巴巴、京东等头部企业共建实践基地,每年组织超200场企业参访、案例研讨活动。2023年开设的"商科实战工作坊"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拟运营跨境电商项目,从市场调研、选品定价到物流通关全程参与,这种"做中学"的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百校联动的国际网络:构建开放育人新格局

国际化是学院的鲜明标签。目前已与欧洲、美洲、澳洲、亚洲的100余所海外高校建立学分互认或交换生协议,形成覆盖主流留学国家的合作网络。每年近300名学生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10余个国家交流学习,项目类型涵盖学期交换、双学位攻读、暑期科研等。以"2+2"双学位项目为例,学生前两年在国内完成基础课程,后两年赴合作院校学习,毕业后可同时获得上海大学与海外高校的学位证书,该项目每年报名人数持续增长。

与此同时,学院的国际吸引力不断提升。每年有来自60多个国家的近400名海外学生来院学习,其中学历生占比超过35%。这些国际学生不仅带来多元文化视角,更成为学院与海外高校深化合作的桥梁。2023年,学院与法国ESSEC商学院联合举办"全球商业挑战赛",吸引了来自12个国家的80支学生团队参赛,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有效提升了学院的国际影响力。

22000+毕业生的成长答卷:深造双优路径

衡量教育成效的最终标准是人才培养质量。截至目前,学院已培养各类毕业生22000余名,毕业去向落实率持续保持在99%以上。市场上,20%左右的毕业生进入飞利浦、麦肯锡、阿里巴巴等世界500强企业,主要分布在金融、咨询、跨境贸易等领域;35%左右选择赴海外深造,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学府均有学院校友身影。更值得关注的是,部分毕业生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与国际化视野,进入外交部、国家安全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国家部委,在涉外经济管理、国际谈判等岗位发挥重要作用。

校友反馈显示,学院的"应用型教育"特色让他们在入职后快速适应岗位需求。2018届毕业生李同学现任职于某跨国企业亚太区供应链管理部,他提到:"在校期间参与的国际供应链模拟课程,以及赴德国合作院校交流时接触的工业4.0案例,让我在处理跨境物流问题时更有思路。"这种"学用结合"的培养模式,正是学院人才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学校环境
  • 学校周围环境
    学校周围环境
  • 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
  • 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
  • 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
  • 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
  • 老师授课场景
    老师授课场景
课程导航
0.0381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