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国际教育网络的构建基础
作为广东金融学院推进国际化办学的核心载体,国际教育学院自2011年成立以来,始终以"连接全球教育资源,培育复合型国际人才"为使命。学院依托母体院校在金融领域的深厚积淀,整合双语教学团队(含省级教学团队)、海外课程资源库及跨文化管理经验三大核心优势,构建起涵盖国际交流、合作办学、学分互认、留学生培养的全维度教育生态。目前已与美、英、澳、加、法等国20余所世界百强及高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形成覆盖商科、工科、艺术类专业的多元化项目矩阵。
在教学质量保障层面,学院建立"引进-融合-创新"的三阶管理体系:首先严格筛选海外合作院校的优质课程与原版教材;其次通过双语师资团队进行本土化适配,确保知识体系与国内教育标准衔接;最后搭建动态监控平台,从课程实施、学生反馈到成果评估形成闭环管理。这种"国际标准+本土特色"的教学范式,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
立体化联合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
针对不同专业方向与学生需求,学院设计了"2+2""3+X""1+1"等差异化联合培养路径,形成"本科-硕士"贯通式培养体系。以商科为例,与澳洲蒙纳士大学、西澳大学及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罗素集团成员)合作的"2+2"项目,学生前两年在国内完成基础课程,后两年赴海外院校修读专业核心课,最终可获中外双本科学位。该模式既保留了国内通识教育的扎实基础,又强化了海外前沿知识的实践应用。
对于有深造规划的学生,"3+X"本硕联合项目提供了更灵活的选择。如与澳洲西澳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合作的商科项目,学生完成3年本科课程后,可选择1-2年海外硕士阶段学习,最终获得中外本硕双学位。工科领域则与澳洲悉尼科技大学(QS计算机专业全球51位)开展"2+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联合培养,艺术类与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合作数字媒体艺术"2+2"项目,覆盖多学科发展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学院与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合作的SQA AD项目,为学生提供"3+1"国际本科单学位及"2+2"国际本科单学位培养路径,进一步拓宽了国际化教育的覆盖面。目前各类国际教育项目在校生规模已近两千人,形成显著的规模效应与品牌影响力。
双向成长通道:升学与职业的双重赋能
学院始终将"学生发展"作为核心评价指标,通过"学术能力提升+职业规划指导"双轮驱动,为毕业生构建起"升学有高度、有广度"的成长通道。数据显示,80%以上的中外双学位项目毕业生成功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帝国理工学院、香港大学等世界百强院校攻读硕士,其中部分优秀学生更以本科身份直接获得美国高校博士全额奖学金(累计约1200万人民币),展现出强劲的学术竞争力。
在领域,依托学校"央行基因"的金融行业资源与国际项目的学历优势,毕业生主要进入欧洲开发银行、美国New Omni银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国内外金融机构,以及证券、投资等领域头部企业。连续多年保持的高率与优质去向,使学院在金融行业与教育界树立起良好口碑。
来华留学教育的多维服务体系
学院在"走出去"的同时,积极推进"引进来"战略,构建起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同发展的来华留学服务体系。学历教育开设商务英语、国际贸易等学校优势专业,课程设置兼顾理论深度与实践应用,帮助留学生掌握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核心逻辑。
非学历教育方面,针对不同语言水平的国际学生,开设初级、中级、高级汉语培训课程,并设计"文化体验+专业认知"的短期游学项目。例如,结合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定位,组织留学生参观广交会、金融城等标志性场所,在实践中深化对中国商贸文化的理解。这种"语言学习+文化浸润+专业感知"的复合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来华留学项目的吸引力。
文化内核:从理念到实践的育人传承
"智惠天下,融通中西"的院训,深刻诠释了学院的教育追求。在办学思想上,坚持"开放、包容、服务、提升"的价值导向,既积极吸纳国际教育经验,又注重本土文化输出;在教学理念上,倡导"学贯中西,融汇践行",强调理论知识与跨文化实践能力的同步培养;在学风建设上,培育"勤奋、兼容、专注、尚德"的校园氛围,引导学生成为"从灵魂中学习的人,从智慧中做事的人"。
这种文化内核不仅渗透在课程设计、师生互动等日常办学环节,更体现在学院对"东西合璧汇广金"金融高等教育合作格局的主动构建中。通过持续深化国际交流,学院正逐步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金融教育的重要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