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供PTE学术英语和语言强化课程,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能力‌
  • 由深圳大学的教授、副教授以及具有国际教育经验的中外籍教师组成
  • 采用双语教学、小组讨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400-888-4849

深圳大学国际预科中心 - 学校简介

本文系统介绍深圳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的发展历程、教育体系及特色项目,涵盖来华留学生培养、国际预科课程设置、学生社团活动及大湾区人才输送等核心内容,为关注国际教育的学生与家长提供全面参考。

深圳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发展脉络与核心定位

自1987年正式启动来华留学生招生项目以来,深圳大学已累计培养近两万名国际学子。作为学校留学生工作的核心枢纽,国际交流学院不仅承担着招生、教学与生活管理的全流程职责,更于2019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标志着其教学管理体系达到国家级示范标准。

学院以"多元文化融合教育"为核心理念,依托深圳大学在信息技术、经济管理等领域的学科优势,构建起"学历教育为主,长短期汉语言培训为辅"的多层次教育格局。这种定位既满足了国际学生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需求,也为短期体验中国文化的学习者提供了灵活选择。

特色教育项目:国际预科课程体系详解

针对有意向海外升学的学生,学院推出的国际预科课程成为衔接国内外教育的关键桥梁。该课程设计聚焦两大核心目标:一是帮助学生提前适应全英文教学环境与国际学术规范,二是通过专业基础课学习增强世界名校申请竞争力。

具体课程包含三大模块:其一为国外大学本科衔接课程,涵盖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学科;其二是PTE学术英语专项训练,重点提升学术写作与文献阅读能力;其三是语言强化课程,针对不同起点学生设置分级教学。课程对象覆盖在校大学生与应往届高中生,通过1-2年的系统学习,学生可获得合作高校认可的学分,直接对接英、美、澳、加等主流留学国家的本科课程。

值得关注的是,学院建立了动态更新的合作高校库,目前已覆盖牛津、悉尼大学等百所海外院校,每年新增合作机构超10所。这种"课程+学分转换+升学规划"的一站式服务,为学生打通了高效的海外升学通道。

学生发展支持:社团活动与实践平台建设

除学术培养外,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三大特色学生社团构建起多元的成长平台。国际学生联谊会以"文化交流"为主题,定期组织"深圳文化探索"、传统节日体验等活动,曾举办的"深圳大学国际文化节"吸引超50个国家学生参与,成为校园文化品牌。

国际创盟则聚焦创新创业领域,依托深圳"双区"优势(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联合本地科技企业开设创业工作坊,指导学生孵化跨境电商、文化创意等项目,部分优秀项目已获得天使投资。国际合唱团作为艺术交流载体,曾代表学校参加"粤港澳青年文化节",用音乐传递跨文化理解。

在实习方面,学院与腾讯、华为等湾区龙头企业建立合作,每年提供超200个实习岗位,涵盖科技、金融、教育等领域。这种"实践-"的联动机制,既帮助留学生积累职业经验,也为大湾区国际化建设输送了专业人才。

教育理念升级: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

随着来华留学规模扩大,学院的工作重心逐步从基础管理向精细化服务延伸。在教学层面,推行"一对一学术导师制",每位学生配备专业教师指导选课与研究;在生活层面,建立"跨文化适应支持中心",提供签证办理、医疗协助等20余项服务。

数据显示,通过系统化支持,学院留学生课程较五年前提升27%,毕业学生中选择继续在华深造或留深的比例达到38%。这种"教育-服务-发展"的闭环模式,正成为国内高校来华留学教育的参考样本。

学校环境
  • 学校门口环境
    学校门口环境
  • 学校操场环境
    学校操场环境
  • 学校风景
    学校风景
  • 学校图书馆环境
    学校图书馆环境
  • 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
  • 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
课程导航
校区导航
0.0325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