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人民新闻办公室召开的疫情防控专题发布会上,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王创就春季学期学生返校工作作出详细部署。经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决定,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学生自4月27日起将分批次、分时段错峰返校。如何确保这一过程平稳有序且无聚集性疫情风险,成为当前教育系统的首要任务。
针对返校实施标准,会议明确需严格遵循四大核心原则:
其一为安全优先。所有安排必须以师生生命健康为根本前提,重点强化对无症状感染者返粤及境外输入风险的动态管控,确保防控措施覆盖每一个环节。
其二是审慎推进。各校需逐项对照教育部及省制定的返校条件清单,经县域逐校验收并完成规定审批流程后,方可启动错峰返校安排,坚决杜绝"一刀切"式操作。
其三为区域协同。以地市统筹为主,同一县域内中小学原则上需在两周内完成全部学生返校,避免因时间跨度过长增加管理难度。
其四是分类管理。针对疫情复杂学校及重点人群(如境外返粤师生、重点地区旅居史人员),需建立专项审核机制,结合健康监测数据动态调整返校时间。
从发布会透露的信息看,返校前两周被定义为"关键窗口期",需完成九项重点准备工作以筑牢安全防线:
明确属地与学校的双重责任机制——各地党委需落实属地管理职责,学校则作为防控主体,确保每一项措施可追踪、可落实。
全面深化"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防控网络,通过"五管"(责任管事、分类管人、标准管场所、规范管过程、预案管应急)机制压实管理链条,配合"四精准"(人员分布、校内分布、健康状况、返校安排)数据追踪,要求高校设置独立健康观察区并完善配套保障。
针对不同来源人群制定差异化管理方案:4月8日后武汉返粤师生需完成14天健康观察且核酸检测阴性方可复课;湖北其他地区返粤师生需提前向社区报备并按电子健康码分类管理;境外返粤师生需按属地要求完成健康监测,确认无异常后再返校。
全省已完成儿童及成人口罩储备,各地将进一步统筹协调,确保返校前口罩、消毒液、体温计等物资按师生人数1:2的标准配足,重点保障农村及薄弱学校需求。
加快推进中小学卫生健康副校长聘任工作,同步从医疗机构抽调专业人员驻校指导,确保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医护人员,负责日常健康监测与应急处置。
返校前需对教室、食堂、宿舍等重点区域进行彻底清洁消毒,针对自然通风不足的场所加装机械通风设备;在走廊、卫生间等公共区域增设洗手设施,配备免洗消毒液,引导师生养成勤洗手习惯。
制定错峰作息表,实行分时段上课、就餐及活动:如将课间操改为分年级错时进行,食堂设置分隔餐位,宿舍实行分批次洗漱;划定专属活动区域并标注行进路线,减少人员交叉接触。
各校需在返校前组织至少1次全流程应急演练,覆盖人员聚集场景处置(如食堂突发发热情况)、应急预案启动(如发现确诊病例后的隔离转运)等环节,确保相关人员熟悉操作流程。
除基础防控外,需提前规划"疫情防控课",内容涵盖防疫知识、心理疏导及校园新规解读;同步梳理线上教学成果,为后续课堂衔接奠定基础。
针对家长普遍关心的"线上教学与返校课堂如何衔接"问题,发布会明确将从四方面推进教学平稳过渡:
**初高中非毕业年级:精准诊断+分层教学**
利用返校前4周时间开展线上学习质量评估,通过问卷调研、单元测试等方式精准掌握学生知识薄弱点。返校后先进行重点内容串讲复习,确保全体学生达标后再推进新课教学;小学阶段统一实行"零起点"教学,避免因线上学习效果差异影响后续进度。
**毕业年级:备考优化+心理疏导**
针对初三、高三升学需求,重点优化复习计划——结合线上教学进度调整重难点,增加专题突破课时;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每天保留30分钟体育活动;加强考试政策解读,通过主题班会、家长沟通会等形式缓解学生焦虑情绪。
**特殊群体:精准帮扶+持续关注**
建立"一人一档"帮扶机制,重点关注防疫一线人员子女、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及学习困难学生。对因特殊原因暂未返校的学生,继续通过线上平台提供个性化辅导;定期开展学习效果跟踪,确保"一个都不掉队"。
**线上教育:经验总结+常态应用**
系统梳理本次线上教学的成功案例(如优质课程资源、互动教学模式),将其转化为常态化教学工具。持续完善线上学习平台功能,开发覆盖各学段的精品课程库,为学生提供"线下+线上"的多元学习选择。
从发布会传递的信息可见,广东春季学期返校工作已建立起"防控有标准、准备有细节、衔接有方案"的完整体系。随着各项措施的落地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多方协同努力下,全省师生必将迎来安全、有序的校园生活,为教育教学的全面恢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