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建阳三中的教师办公室里,36岁的梁杰翻出一个保存完好的文件袋。11张自考文凭依次展开:福建师大政教本科、汉语言文学本专科,厦大法律本专科、会计专科、国际贸易专科、行政管理专科,最上面还压着两张烫金的律师资格证和执业许可证。
"很多人问我自考是不是特别难,其实难不难取决于怎么学。"梁杰推了推眼镜,目光扫过办公桌上堆成小山的自考教材,"13年考了58门,通过76科,95%以上一次过——这不是天赋,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
如今他仍在冲刺厦大会计和国贸两个本科,会计还差4科,国贸剩7科。"争取明年下半年考完,到时候加上全日制的南平师专政教专科,正好凑够11张。"说这话时,他的手指轻轻划过桌上的自考大纲,语气里带着多年与书本打交道的从容。
面对"考这么多文凭为什么不跳槽"的疑问,梁杰总是笑着摇头。在他看来,文凭只是知识的载体,真正的价值在于应用。1997年拿到律师证后,他主动到建阳一家律师事务所做兼职,一年代理8个案件却分文不取。
建阳皮革厂起诉石狮某手袋厂拖欠加工费的案子里,梁杰带着原告三次奔赴石狮。面对地方保护主义的阻挠,他连夜查阅30多份相关法律条文,在法庭上逐条驳斥对方辩解。"当时对方律师说'地方有特殊规定',我当场调出《合同法》第109条和《民事诉讼法》第24条,法官当场翻法条确认,最后我们胜诉了。"说起这段经历,梁杰眼里闪着光。
另一起未成年人抢劫案更显功底。检方指控被告三次抢劫,按当时法律可能面临10年以上刑期。梁杰作为辩护人,通过调取监控录像、询问目击证人,证明其中两次属于"同伴间玩笑性质的推搡"。最终法院采纳辩护意见,判处3年有期徒刑缓期执行。
"这8个案子全赢,不是因为我多厉害,是知识给了我底气。"梁杰翻开一本边角卷起的《刑法学》,内页密密麻麻的批注从1994年延续到现在,"每次办案遇到问题,我就回来翻书,书里找不到答案就查最新司法解释——学习和实践本来就是一体的。"
梁杰的自考之路始于1989年的一次"省钱计划"。当时他工资不到百元,同事提议两人合买4本自考教材(总价40多元),各买两本交换着看。就这样,他误打误撞报考了厦大法律专科自考。
次考试就过了3门,这个意外之喜让他尝到了自考的"甜头"。1992年拿到法律专科文凭时,他同时完成了福建师大政教本科函授学习。1993年建阳三中创办职高班,专业课教师短缺的现状让他产生新想法:"如果教师能成为'通材',是不是能帮学生打开更多可能?"
带着这个念头,他当年10月一口气报考了厦大自考的4个专科:财会、国际贸易、行政管理、英语。自考办工作人员惊讶地问:"报这么多能行吗?"梁杰没多解释——他已经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规律。
真正的考验出现在1994年。妻子确诊严重甲亢,体重半年下降10多斤;1995年女儿出生,换尿布、冲奶粉、半夜哄睡全落在他肩上。"那时候左手抱孩子,右手拿书是常态。"他指着办公室墙角的旧藤椅,"这椅子当年被我坐出了包浆,女儿在怀里睡熟了,我就着台灯看两小时书。"
1994-1998年,他9次参考,36门科目全部通过。"最难的时候反而考得最顺,可能是因为时间太紧张,反而学会了高效利用每一分钟。"梁杰翻开日程本,上面至今保留着20年前的记录:"6:00-7:00 背法律条文;21:00-22:00 复习会计实务;周末上午图书馆查资料。"
在13年的自考生涯中,梁杰总结出"趣、勤、巧、思"四字学习法,这也是他能高效通关的核心秘诀。
趣:兴趣是的老师 报考国贸专业时,他每天准时收看《经济半小时》,看到跨境贸易案例就暂停,试着用课本里的"比较优势理论"分析;学汉语言文学时,他把古诗改编成顺口溜,给学生讲课时顺便考大家。"兴趣不是等来的,是主动培养的。"
勤:坚持比天赋更重要 每天清晨6点起床看书1小时,晚上9点学习1小时,这个习惯他坚持了13年。"开始也觉得难,后来发现只要把学习变成'固定动作',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为了锻炼专注力,他特意在电视前、女儿嬉闹时看书,"现在就算旁边放着电视剧,我也能专心看进去。"
巧:方法比努力更关键 1994年备考时,他因经济紧张只买了考试大纲。每天泡图书馆按大纲整理笔记,离开时强迫自己复述所有重点。"有次在教室背得太投入,嘴里不自觉念出声,同事以为我在说梦话。"这种"抓大纲-理主线-扣考点"的方法,让他用最少的资料通过了4门考试。
思:消化比记忆更重要 每天学习结束后,他会用10分钟"过电影":把当天学的内容在脑海里梳理一遍,再和之前学的知识做连接。"比如学完《民法通则》的债权部分,我就会想起《合同法》里的违约责任,两者其实是相通的。"这种主动思考的习惯,让他的知识体系越来越扎实。
作为教师,梁杰更在意的是如何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学生。1994年担任财会职高班班主任时,他利用法律自考的经验,每天课余义务辅导10多名学生。
"那时候教室后面堆着我的自考教材,学生下课后就围过来问问题。"他指着办公室墙上的老照片,照片里一群学生挤在课桌前,他站在中间拿着粉笔写板书。一年半时间,大部分学生通过5门以上科目,有个农村学生甚至考过9门,后来在他的帮助下拿到法律专科文凭,现在深圳某律所工作。
这些年,他还陆续到建阳商校辅导法律、财政、会计专业的自考学生。400多名学生的平均超过60%,"看到他们拿到文凭时的笑容,比我自己考证还开心。"梁杰说。
如今,梁杰正在整理13年的自考笔记,打算写成一本书。"书名我想好了,叫《自考可以很快乐》。"他翻着厚厚的手稿,"想告诉大家,自考不是苦行僧的修行,只要掌握方法,学习可以是件充满成就感的事。"
回到最初的问题:深圳自考本科真的很难吗?梁杰的答案很明确:"难,但难在坚持,难在方法。当你把学习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把知识用在实践中,那些曾经觉得难的事,都会变成照亮前路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