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民商法硕士专业项目核心信息全览
项目定位与核心价值
深圳民商法硕士专业项目以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与实务操作能力的高端法律人才为目标,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直接统筹。项目整合校内教授、博导团队与校外高级律师、法学专家资源,采用"理论讲授+案例研讨+立法实践"三维教学模式,特别邀请全国人大法律工作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及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参与指导,确保教学内容与司法实践、立法动态紧密衔接。
区别于传统法学教育,本项目聚焦民商法领域前沿问题,覆盖合同纠纷、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合规等实务场景,帮助学员在提升法律知识深度的同时,掌握法律文书撰写、庭审辩论等核心技能,为法律从业者职业晋升、企业法务人员能力升级提供系统化学习平台。
招生对象与基本要求
项目面向两类群体开放:一类是已在公检法系统、司法行政机关、律师事务所、企业法务部门等法律相关岗位工作的在职人员;另一类是有志于从事法律职业,希望通过系统学习提升专业能力的社会人士。无论是否具备法律专业背景,只要满足大专及以上学历要求即可申请,其中本科学位持有者可进一步申请法学硕士学位。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为保障教学质量与学员互动效果,项目采取限额招生制,所有报名者需通过学校资格审查方可入学,审查重点包括学历真实性、职业背景相关性及学习动机合理性。
教学体系与师资配置
学制与授课方式
项目基本学制为两年,设置两种授课模式满足不同区域学员需求:北京班采用周末面授形式,方便京津冀地区学员线下集中学习;全国班则采用"线下面授+网络课堂"结合模式,学员可参与北京班现场直播课程,平时通过录播系统回看重点内容,学习时间灵活可调。
师资团队
项目授课团队由三部分构成:梯队是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包括鲍禄、边永民、陈学权等长期活跃在法学教育一线的学术带头人;第二梯队为校内外知名高级律师,涵盖民商领域实务专家,定期开展"典型案例复盘"专题讲座;第三梯队是来自全国人大法工委、最高法、最高检的立法与司法专家,通过"立法动态解读"课程传递最新法律政策。
值得关注的是,研究生院现有博士生导师167名、硕士生导师779名,多数导师深度参与国家立法项目与司法咨询,学员在读期间可跟随导师参与立法调研、司法案例论证等高端法律活动,实现"课堂学习-实务演练-专业提升"的闭环成长。
课程结业与学位申请
结业证书获取
完成教学计划规定课程并通过考核的学员,将获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颁发的结业证书(加盖学校钢印、红印及校长印),同时出具由教务部门盖章的写实性学习成绩证明。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管理,学员需在两年内修满国家规定的课程学分,具体包括民商法学基础、合同法律实务、知识产权法专题等核心课程。
法学硕士学位申请流程
本科学历且持有学士学位的学员,可按流程申请法学硕士学位(费用另计),具体步骤如下:
- 资格审查:提交本科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著(如论文、案例分析报告等);
- 国家统考:参加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包含外国语(英语/其他语种)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在学员所在省会城市设立考场);
- 论文写作:按研究生院要求完成学位论文,重点围绕民商法学、经济法学或国际法领域的具体问题展开研究;
- 答辩与授予:通过学校组织的学位论文答辩(需赴北京参加)后,授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硕士学位。
特别提示,推荐申请学位的专业方向包括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及国际法,学员可根据职业规划选择适配领域。
报名准备与注意事项
为确保顺利入学,报名需准备以下材料:最高学历及学位证书原件与复印件各1份、身份证复印件1份、蓝底两寸证件照4张,以及填写完整的报名登记表。所有材料需在资格审查阶段提交至学校指定地点,通过审核后可免试入学。
考虑到每专业名额有限,建议有意向的学员尽早准备材料,避免因名额满额影响报名。报名过程中如有疑问,可通过学校官方渠道咨询招生办公室,获取最新政策解读与材料指导。
选择本项目的五大核心优势
- 院校背景:依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这所国内财经类211高校,法学学科与经贸特色深度融合,培养"法律+经济"复合型人才;
- 师量:授课团队涵盖学术权威与实务专家,确保理论前沿性与实践指导性双重提升;
- 学习灵活:全国班支持线上线下结合学习,兼顾工作与学业,适合在职人群;
- 教学多元: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课堂互动性强,知识吸收更高效;
- 资源拓展:通过网络交流群、校友活动等渠道,与法律行业从业者建立联系,拓展职业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