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 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国际视野,为学生们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 根据学生的特点与目标,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升学方案

400-888-4849

深圳高级中学国际部 - 学校简介

深圳高级中学国际部自2009年启动招生以来,以"发展为先,科学育人"为根基,践行"中国脊梁,世界眼光"的育人目标。本文从课程体系、师资配置、学生培养、入学途径及校园文化五大维度,全面呈现这所国际教育品牌的核心优势与特色。

办学理念:扎根中国 放眼世界

深圳高级中学国际部的教育基因里,始终流淌着"中国脊梁"的文化底色与"世界眼光"的开放格局。自2009年正式招生以来,这所承载着深高教育理念的国际体系,以"发展为先,科学育人"为办学纲领,拒绝简单复制国际教育模式,而是致力于构建"立足本土文化、衔接国际标准"的教育生态。在这里,学生既能通过经典诵读、传统文化研习课深植文化根脉,又能通过国际课程、跨文化交流拓展全球视野,真正实现"脚下有根,眼中有光"的成长目标。

课程体系:多元选择 个性发展

区别于单一课程体系的国际学校,深圳高级中学国际部构建了覆盖IB、AP、A-Level三大主流国际课程的"课程超市"。IB课程以"全人教育"为核心,通过TOK(知识理论)、CAS(创造、行动与服务)等特色模块,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社会责任感;AP课程则聚焦学科深度,为计划冲刺美国大学的学生提供20余门大学先修课程选择,部分课程由具备大学授课经验的教师担纲;A-Level作为英联邦国家的"黄金文凭",在这里设置数学、物理、经济等热门科目,采用"模块化考试"模式,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降低考试压力。

值得关注的是,所有课程均经过本土化改造。例如IB课程中的文学模块,特别增加了《论语》《红楼梦》等中国经典文本研读;AP计算机科学课程融入人工智能伦理等中国视角的讨论议题。这种"国际框架+本土内涵"的课程设计,既符合国际教育认证标准,又强化了学生的文化认同。

师资矩阵:学术引领 经验赋能

教师团队是国际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深圳高级中学国际部的师资配置呈现"三源融合"特征:其一,博士学历教师占比达18%,涵盖教育学、心理学、STEM等多个领域,为课程研发提供学术支撑;其二,清华、北大等国内高校毕业的教师占比35%,他们既熟悉中国学生的学习特点,又具备跨文化教学能力;其三,哈佛、麻省理工、牛津、剑桥等海外名校毕业的教师占比27%,其中多数拥有5年以上国际课程教学经验,部分教师曾参与IB、AP考试大纲修订。

更值得称道的是"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每5名学生配备1名学科导师与1名成长导师。学科导师负责学业规划与课程辅导,成长导师则关注心理发展与生涯规划。例如2023届毕业生中,有12名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了个人研究项目(如"深圳城中村的文化保护"),其中3项成果被国际学术期刊收录。

培养模式:学术为基 素养为翼

在深圳高级中学国际部,"唯分数论"早已被打破。学校建立了包含学术能力、创新思维、领导力、跨文化沟通等12项指标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学术层面,除常规课程外,每周开设2节"学术研讨课",学生以小组形式针对前沿议题(如"气候变化的经济学影响")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学校与深圳科学馆、华为研究院等机构合作,开设"创客工作坊""人工智能启蒙课"等实践课程,近3年学生在国际科技竞赛中累计获奖58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领导力培养。学校实行"学生自治委员会"制度,从校园活动策划到食堂菜单制定,均由学生团队自主决策。2024年的"国际文化节"筹备过程中,学生团队独立完成了场地租赁、赞助商对接、节目编排等工作,最终吸引了8所海外友好学校参与,活动视频在社交媒体获得超10万次播放。

入学途径:多元通道 适配需求

为满足不同背景学生的需求,深圳高级中学国际部设计了"三维度"入学评估体系:维度是学业能力,接受中考成绩(需达到深高普通部录取线的90%)、国际考试成绩(如雅思6.5/托福90或SAT1350以上)作为学术证明;第二维度是综合素质,通过自主招生考试中的面试环节评估学生的沟通能力、思辨能力与创新意识;第三维度是特色专长,艺术、体育、科技等领域的突出表现(如钢琴十级、信息学奥赛省级奖项)可作为加分项。

这种多元化的评估机制,既了生源质量,又为"偏才""专才"提供了上升通道。据统计,近5年通过特色专长通道入学的学生中,有42%在后续学习中获得国际竞赛奖项,28%被世界排名前50的大学录取。

校园生态:文化交融 活力绽放

走进深圳高级中学国际部的校园,能感受到鲜明的"文化共生"氛围。30余个学生社团中,既有"汉服社""书法社"等传承传统文化的组织,也有"模拟联合国""机器人社"等对接国际的平台。模拟联合国社团每年举办两次校级峰会,2023年的"全球气候治理"峰会吸引了广州、香港等地12所学校参与,学生代表提交的《青少年气候行动倡议》被纳入深圳环保部门的年度参考报告。

国际文化交流更是常态化活动。学校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的15所中学建立友好关系,每年组织2次互访交流。2024年春季,12名学生赴英国伊顿公学进行为期两周的交换学习,参与了马术课、莎士比亚戏剧工作坊等特色课程,归国后在校园内举办"英伦文化周",通过图片展、茶话会等形式分享见闻,带动更多学生关注跨文化理解。

学校环境
  • 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
  • 学校教室环境
    学校教室环境
  • 学员上课场景
    学员上课场景
  • 学员上课场景
    学员上课场景
  • 学校宿舍环境
    学校宿舍环境
  • 学校教室环境
    学校教室环境
课程导航
校区导航
0.0484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