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贝赛思国际学校全学段教育体系深度解析
学校核心理念与课程根基
广州贝赛思国际学校以"培养未来世界领导者"为目标,打造了一套贯穿幼儿园至高中的创新教育体系。其核心依托全球的BASIS课程框架,通过教师团队的深度教学与个性化指导,着重培养学生的多元知识储备、国际视野、批判性思维及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这一体系不仅覆盖学术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将学习转化为终身能力的塑造。
从招生结构来看,学校提供完整的K-12教育服务,具体包含幼儿园(Pre-K)、小学(G1-G6)、初中(G7-G9)、高中(G10-G12)四个阶段。值得关注的是,高中阶段主要采用校内直升模式,学生通过连贯的校内培养进入下一学习阶段,这种机制确保了教育理念与教学要求的高度一致性。
幼儿园与学前教育:天性激发与基础奠基
幼儿园阶段(3岁班、4岁班)与学前班(5岁班K年级)的教学环境经过精心设计,以"发现与探索"为核心目标。每个教室配备三类教师:主班教师(SETECE)负责主导课程,学习提升教师(LETECE,需具备学士及以上学位)辅助教学并积累经验,生活技能教师则专注于日常习惯培养。这种"三角师资"配置既保障了教学专业性,又兼顾了儿童成长的全面性。
3-4岁班级的学习空间注重创造丰富且有目标的探索场景:从开放式的科学小实验区到创意手工角,教师通过引导性提问(如"如果换一种材料会发生什么?")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不同于传统填鸭式教学,这里更强调"提问-观察-推理"的学习闭环,让儿童在接触具体事物时自然建立对世界的认知联系。
进入学前班(K年级),教学重点转向"学科基础+素养衔接"。主班教师带领学生扎实掌握语文、数学等传统学科的基础知识,学习提升教师则通过跨学科活动(如"季节变化中的数学测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间的关联。生活技能教师同步强化时间管理、物品整理等学习习惯,为后续学术生涯奠定行为基础。
1-5年级:从知识接收到主动学习的过渡
小学阶段(G1-G5)的教学模式呈现"双师协同"特征:各学科(人文学科、数学、科学、工程学、艺术、中文等)由专业科任教师(SET)授课,同时配备跨学科的班主任(LET)全程跟进。这种配置打破了传统"单科教师主导"的局限,班主任作为"学习陪伴者",不仅辅助理解学科内容,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解答课后疑问到制定家庭拓展方案,始终围绕"让每个孩子在自身能力基础上达到最优"展开。
1-4年级的教学重点在于"学习方法的启蒙"。科任教师通过重复关键知识点(如数学中的"分数概念"在科学测量、艺术比例中多次渗透)帮助学生建立学科联系,班主任则通过"学习日志"等工具引导学生记录思考过程,逐步从"听懂知识"过渡到"应用知识"。例如,在学习"植物生长"单元时,科学课讲解理论,语文课撰写观察日记,数学课统计生长数据,最终由班主任组织分享会,让学生用不同学科视角解读同一主题。
5年级作为小学向初中的衔接阶段,着重培养"思维升级"。教学要求从"阅读理解"深化为"阅读解释"(如分析文本隐含观点),从"数据收集"进阶为"数据分析"(如通过图表推导规律),从"数学计算"拓展为"数学推理"(如用公式解释生活现象)。特色课程如西洋古典史和自然地理学,通过跨时间、跨空间的案例分析,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6-8年级:知识工具化与技能进阶
初中阶段(G6-G8)的课程设置体现"知识工具化"理念,学生需完成包含物理、化学、生物三门科学课程,以及经济学、逻辑学在内的核心学科体系。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不再局限于知识记忆,而是强调"用知识解决问题"——例如,物理课学习力学后,学生需设计并优化一个简易桥梁模型;化学课讲解酸碱反应时,需结合生活中的清洁用品成分分析。
教师团队更注重"技能阶梯培养"。例如,在逻辑学课程中,学生首先学习基本推理规则(如演绎推理),随后通过分析社会热点事件练习论证结构,最终需独立完成一篇逻辑严谨的观点论述。这种从"掌握技能"到"应用技能"的递进,为高中阶段的高阶学习(如AP课程)打下关键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6-8年级的作业设计融入大量实践元素:生物课的生态调查、经济学的市场模拟、物理的工程挑战等,均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这种模式不仅强化了知识应用能力,更培养了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这些正是未来学术与职业发展的核心素养。
9-12年级:批判性思维与学术顶峰的突破
进入高中阶段(G9-G12),学生已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术组织能力,能够胜任荣誉课程及AP课程的学习。9年级作为高中起点,重点在于"思维模式转型"——从"接受式学习"转向"探索式研究"。例如,AP生物学不再局限于课本实验,学生需自主设计研究课题(如本地某种植物的抗逆性分析),并完成数据收集、论文撰写等全流程。
10-11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术深度拓展"。学生可根据未来大学专业方向选择进阶课程,如计划攻读医学的学生可选修生物医学工程,意向文学的学生可深入后殖民文学研究。教师在此阶段更多扮演"学术导师"角色,提供研究方法指导与资源支持,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学术观点。
12年级作为毕业学年,是整个BASIS教育体系的"顶点阶段"。学生需完成"顶点课程(Capstone Courses)",内容相当于大学高年级水平。同时,通过专业实习或独立研究项目(如参与高校实验室课题、企业创新项目),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真实场景。这一过程不仅检验了学生的学术能力,更帮助其明确未来职业方向,实现从"学习者"到"求知者/领导者"的身份转变。
全学段教育的核心价值
从幼儿园的天性激发,到小学的方法启蒙,初中的工具应用,再到高中的学术突破,广州贝赛思国际学校的全学段教育体系始终围绕"培养终身学习者"展开。BASIS课程的严谨性、教师团队的专业性、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共同构建了一个既能夯实学术基础,又能发展核心素养的成长环境。对于选择这里的家庭而言,收获的不仅是各阶段的学业成果,更是应对未来挑战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