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888-4849
在规划国际高中教育时,课程适配度、教学针对性和升学支持力是家长与学生关注的核心。广州华附AP国际学校国际高中部打破传统国际课程"一刀切"模式,以"兴趣为基点、发展为导向"的培养逻辑,构建起行政班与教学班并行的管理体系——行政班保障学生的集体归属感,教学班则根据学科能力分层走班,真正实现""的学习路径。
区别于普通国际学校的"自主选课"模式,这里配备专业导师团队,通过入学测评、阶段性跟踪、升学目标匹配三个维度,为每位学生提供一对一选课指导。从文学类课程的难度分级到科学类项目的实践方向,导师会结合学生的语言能力、学术潜力和海外院校偏好,给出具体建议,避免盲目选课导致的学习断层。
学校课程设计紧扣国际教育趋势与学生发展需求,形成"基础必修+个性选修"的双轨结构。必修部分包含116学分,覆盖文学、数学、外语、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9大领域,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学术基础;选修部分则提供跨学科项目、竞赛预备、职业探索等方向,允许学生根据兴趣与升学目标自由组合。
以科学领域为例,除基础物理、化学课程外,还设置"环境科学研究""生物医学前沿"等进阶模块,学生可通过参与社区环境调研、实验室模拟实验等实践项目深化理解。艺术领域则打破传统分科限制,将绘画与数字媒体、音乐与戏剧表演结合,培养跨媒介创作能力。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综合实践活动模块,包含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大板块。学生需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至少2个研究课题(如"广州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参与100小时以上社区服务(如国际文化交流志愿者),并通过企业实习、海外研学等社会实践拓宽视野,这些经历将直接成为升学申请的核心素材。
学校采用"小班授课+双语教学"的基础模式,每班人数严格控制在15人以内,确保教师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学习需求。中教教师均具备国际课程教学,熟悉国内学生的学习特点;外教团队来自美国、英国等教育发达国家,拥有5年以上国际高中教学经验,部分教师曾参与大学招生评审工作。
在具体教学中,中外教师采用"双师协同"模式:中教负责知识框架搭建与基础讲解,外教则通过案例讨论、辩论演讲、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学术表达能力。例如在人文与社会课程中,中教教师会系统梳理历史脉络,外教则引导学生从全球视角分析同一事件的不同记载,训练多角度论证能力。
为强化学习效果,学校引入"过程性评价"体系,除传统考试外,更注重课堂参与度、项目完成度、小组合作表现等多元评估。每个学期末,学生会收到包含学术能力、语言水平、社交技能、创新潜力等维度的详细报告,为后续学习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本次招生主要面向两类学生群体:一类是目前就读初二、初三年级,已有明确海外升学规划的学生;另一类是对国际课程感兴趣,希望通过多元化学习拓展能力边界的学生。无论选择哪类课程,学校均提供从选课指导到升学申请的全周期支持,帮助学生匹配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主流留学国家的优质院校。
培养目标上,学校不仅关注学术成绩,更注重"全人发展":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升身体素质,通过艺术课程激发创造力,通过社区服务培养社会责任感。往届毕业生中,90%以上被QS排名前100的大学录取,其中35%进入常春藤联盟、G5超级精英大学等学府,充分验证了培养模式的有效性。
在"教育同质化"现象普遍的国际学校领域,华附AP的独特性在于将"个性化"从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教育实践。从入学时的多维度测评,到动态调整的个性化课表;从专业导师的全程跟踪,到中外教师的协同教学,每个环节都围绕"学生个体发展"展开。这种模式不仅能帮助学生在学术上取得突破,更能培养独立思考、自主规划、跨文化沟通等未来核心竞争力。
对于正在寻找国际高中的家庭而言,选择华附AP不仅是选择一个课程体系,更是选择一种与孩子成长节奏同频的教育方式。这里没有固定的"成功模板",只有根据每个学生特点定制的成长路径——这或许就是国际教育的本质: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轨道上,成为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