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技能考试中,许多考生会遇到"思路卡壳"的情况——面对陌生病例时不知从何下手,或因答题结构混乱导致失分。所谓答题框架,并非"万能模板",而是帮助考生在紧张状态下快速梳理接诊逻辑的工具。本文结合深圳南大职业培训学院教学经验,系统整理病史采集与三大系统病例分析的核心框架,分上下两篇呈现,建议考生结合真题反复演练。
特别提示:病史采集总分15分(含2分考官印象分),需严格遵循评分结构,避免因格式问题丢分。
现病史是病史采集的核心部分,需重点关注以下四方面:
诊疗经过(2分)需明确"是否在外院就诊?做过哪些检查(如血常规、超声)?";"使用过哪些药物(如抗生素、止痛药)?疗效如何?"。既往史(3分)需涵盖药物过敏史、手术史、传染病接触史(如结核接触史),以及与主诉相关的系统病史(如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病史)。
消化系统是实践技能考试的高频考点,需重点掌握17类疾病的诊断逻辑,以下为核心公式及典型特征:
急慢性胃炎:饮食刺激史+上腹胀痛+恶心呕吐
胃食管反流病:反酸+胸骨后烧灼感+胃镜提示食管下段糜烂(需与心绞痛鉴别)
消化性溃疡:胃溃疡(餐后痛)vs十二指肠溃疡(饥饿痛/夜间痛),穿孔时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膈下游离气体(X线特征)
急性胰腺炎:水肿型(暴饮暴食/胆道病史+持续上腹痛+淀粉酶升高);出血坏死型(水肿型基础上+腰腹部瘀斑+腹穿血性液+低钙血症)
肝硬化:肝炎病史+脾大/腹水/蜘蛛痣+超声提示肝脏缩小(需与肝癌鉴别,AFP升高提示癌变可能)
检查项目需根据疾病类型选择:溃疡首选胃镜,胰腺炎查血尿淀粉酶(一周后查脂肪酶更敏感),肿瘤需检测AFP/CEA等肿瘤标志物。治疗方面需遵循"病因+对症+手术"的三级原则:
限于篇幅,本文上篇重点解析病史采集与消化系统,下篇将完整呈现呼吸系统(肺炎/结核/哮喘等)、循环系统(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等)的诊断公式、检查项目及治疗要点,同时补充典型病例分析示例。
备考建议:建议考生将本文框架与历年真题结合,通过"看题→默写框架→对照评分"的闭环训练,逐步提升答题完整性与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