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长需要怎么做
1、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规划
让孩子自律的步是帮助他们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计划。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他们想要实现的目标,例如提高成绩、学会新技能或者改变某些行为习惯。然后,制定一个详细的行动计划,包括具体的任务、完成期限和评估方式。这样,孩子就可以有一个清晰的方向和目标,以及一条明确的路线图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2、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规律
常常说:“人是习惯的动物”,因此建立良好的习惯和规律是培养孩子自律的关键。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每日的学习和生活计划,并在固定的时间段内完成任务。同时,建议家长为孩子设定一些规则和限制,例如限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睡眠时间等等。这样,孩子就可以逐渐养成早睡早起、按时吃饭、保持身体健康等好习惯,从而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
3、赞扬和奖励
赞扬和奖励对于孩子的自律意识和行为的塑造非常重要。当孩子完成一个任务或达成一个目标时,我们应该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和进步的喜悦。另外,我们也可以为孩子设置一些小奖励,例如鼓励他们读完一本书,就可以去看一场电影或者买一件心仪的物品。这些奖励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也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动力。
二、如何培养孩子自律
1、树立榜样:家长要做好榜样,将事情都弄得井井有条,生活有规律,孩子也会随之学习,自律性也不会太差;
2、引导:从小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调整、自我控制,比如从小就培养及时整理玩具、衣物的好习惯,家长先要准备适合孩子收纳的收纳箱,位置摆放要适合孩子身高的高度,可以方便孩子收纳。洗手的水池也应符合孩子的高度,孩子更易养成自己洗手、关水龙头的习惯;
3、制定家规:为孩子的行为定界限,家规是训练与教导的过程,能协助孩子适应家庭以外的世界。在严格的家规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比那些随心所欲、行动自由的人更能适应社会,不但更有自尊心,而且很明白单靠他们的能力是无法应付很多事情的。
三、养成孩子自律的技巧
1、采用适当方式教育孩子。爸爸妈妈可以采取说理的方式,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从而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家长如果采取强硬的态度,会适得其反,激起孩子的反抗心理。另外,家长也可以通过故事、动画等方式教育孩子。
2、运用正确的处理技巧。当孩子提出某种要求时,家长可以延迟满足他们的需要,等过一段时间再实现他的愿望。如家里要来客人了,妈妈做了很多美味的食物,孩子忍不住要吃,妈妈就告诉孩子要等客人来了再吃,表现好的话可以奖励一小块巧克力。孩子在等待的过程中或学会耐心,这是自我控制力形成的前提。
3、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孩子只有具备了规则意识,才能提高自控水平。家长要长期坚持一贯的要求,孩子就会逐步约束自己。除了生活常规,爸爸妈妈还可以给孩子订立一些规矩并坚决执行。如带孩子逛商场前,给孩子明确说不能乱买东西。尽管如此,孩子可能还会乱要,这时家长就要果断拒绝。孩子经过一次次失败的体验,自然不会胡乱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