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备考的「基础能力关」如何突破?
国际学校入学测试对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学科知识储备有明确要求,尤其针对初次接触国际课程体系的学生,基础薄弱往往成为阻碍。国际学校备考基础班正是为这类学员设计的衔接方案——通过科学测评定位能力短板,以针对性课程填补知识缺口,最终实现从「基础薄弱」到「具备进阶学习能力」的关键跨越。

谁需要报读国际学校备考基础班?
课程明确指向两类典型学员:一是英语词汇量低于2000的「储备不足型」学生,日常阅读中高频出现生词阻碍理解;二是参加内测1号难度卷未达到55分的「能力待提升型」学员,在听力抓取关键信息、写作逻辑梳理等环节存在明显短板。两类学员的共性是:需要系统的基础能力构建,而非直接进入高阶技巧训练。
通过基础班的集中训练,学员将获得三方面核心提升:英语综合能力达到学习提高班的准入标准(内测55+分)、总词汇量突破3500大关(覆盖国际学校基础教材80%以上常用词)、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形成基础框架(能完成简单课堂指令响应、短文理解及150词以内学术写作)。
五科联动:基础能力的系统化培养路径
课程采用「分项突破+综合应用」的设计逻辑,将英语能力拆解为阅读、听力、口语、写作四大模块,同时融入数学学科词汇衔接,确保语言学习与学科需求紧密结合。以下是具体科目设置与教学目标:
科目 | 课时量 | 教学重点 | 阶段目标 |
---|---|---|---|
阅读课 | 9课时 | 文章结构分析(总分/对比/因果)、基础题型解题逻辑(细节题/主旨题) | 能独立梳理500词以内文章框架,正确率达60%以上 |
听力课 | 9课时 | 泛听抓大意(1.2倍速)+精听辨细节(数字/时间/人物关系) | 能捕捉80%以上关键信息,完成基础选择题作答 |
自由口语 | 9课时 | 音标纠音(重点突破/θ//ð/等易错音)、日常场景对话(校园/家庭主题) | 能进行3分钟连贯对话,语法错误率低于15% |
写作课 | 9课时 | 基础写作模板(三段式结构)、学术词汇替换(避免重复用词) | 完成150词短文,内容切题且逻辑清晰 |
数学 | 9课时 | 专业术语梳理(如「equation方程」「fraction分数」)、基础知识点串讲(代数/几何) | 能理解数学题干85%以上术语,完成基础计算题 |
从「学」到「测」的闭环保障
为确保学习效果可量化,课程配套「3+48」增值服务:3课时模考覆盖入学、期中、结业三个关键节点,通过标准化测试检验阶段成果;48课时辅导课程包含词汇专项训练与课后答疑,针对作业中的共性错误(如听力漏听数字、写作时态混乱)进行集中讲解,同时为个别学员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
以近期结课的学员为例,82%的学生在结业模考中达到55+分,词汇量平均提升1600个,其中12名原本阅读正确率不足40%的学员,通过文章结构分析训练,最终阅读得分提升至65%以上。这些数据印证了课程「基础能力构建」的有效性。
选择基础班的核心价值
国际学校的教育体系强调「螺旋式上升」,扎实的基础是后续学习的关键。基础班不仅是「提分工具」,更是「能力养成器」——通过90课时的系统训练(含赠送课程),学员将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如何高效背单词、怎样做听力笔记),这些能力不仅服务于当前的入学测试,更将为未来的国际课程学习提供持续支持。
对于正在为国际学校入学做准备的家庭而言,明确「当前能力水平」与「目标差距」是步。国际学校备考基础班的存在,正是为了填补这道「能力鸿沟」,让每个学员都能以更从容的姿态,迎接接下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