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的历史积淀与学科优势
作为江西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简称“江西师大”)坐落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南昌,是教育部与江西省人民共建高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多项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学校学科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门类,在区域教育、文化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其中,美术学院作为江西美术教育的发源地,其历史可追溯至1951年——时属南昌大学师范部的艺术科美术专业。2001年,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正式成立,历经60余年发展,现已形成涵盖美术学(美术教育、雕塑方向)、绘画(国画、油画方向)、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等10个本科专业及方向的完整体系。学院拥有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其中美术学、设计学为一级学科硕士点,美术学更被列为省级重点学科,在传统绘画研究、现代艺术创作等领域形成鲜明特色。
同等学力美术学硕士的培养定位与能力模型
本项目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根本导向,致力于培养兼具人文素养、艺术感知力与专业实践能力的复合型美术人才。学员需具备三方面核心能力:其一,系统掌握美术学基础理论、艺术史脉络及前沿研究方法,形成独立学术研究能力;其二,熟练运用绘画、设计等专业技能,完成高水平艺术创作;其三,具备艺术教育教学能力,能胜任高校或专业机构的美术教学工作。
项目特别强调“理论+实践”的双轨培养模式:通过美术学理论课程夯实学术基础,通过绘画创作、设计实践类课程提升动手能力,最终实现“能研究、会创作、善教学”的培养目标,为文化艺术领域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
课程体系:从基础夯实到方向深耕的阶梯式设计
培训班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三大模块,覆盖从公共素养到专业纵深的全维度学习需求,具体设置如下:
一、公共课:构建学术与文化基础
- 英语:由学校统一安排教学,重点提升学术文献阅读与专业交流能力,为后续研究提供语言支撑。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结合艺术领域实际,理解理论内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学术立场。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提升学术论文撰写的逻辑性与严谨性。
二、专业核心课:筑牢美术学专业根基
- 书法临摹与创作(贺炜炜 授课):以《元怀墓志》《西狭颂》《苕溪诗帖》为经典范本,系统学习毛笔书法的笔法、结构与创作技巧,需自备毛笔、墨、纸及相关字帖。
- 中国山水写意(苏敉 授课):解析传统山水画的意境营造、笔墨语言与构图法则,结合写生实践提升创作能力。
- 素描造型研究(苏翰宇 授课):从基础结构素描到动态造型训练,强化对物体形态、空间关系的精准把握。
- 造型图像中的形式分析与时间概念(夏学兵 授课):探讨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中形式元素与时间维度的关系,拓展艺术表达思路。
三、专业方向课:聚焦个性化能力提升
- 写意性油画赏析(杨芷 授课):分析西方写意油画的发展脉络与代表作品,学习色彩运用、笔触表达等核心技巧。
- 花鸟画的创作(王燕 授课):以生宣纸、毛笔、墨汁等为工具,掌握花鸟画的构图、设色与意境表现,需准备四尺生宣纸五张、大小号毛笔等材料。
- 线性素描(刘双喜 授课):通过半开画板、素描纸等工具,训练用线条表现物体结构、质感与空间的能力。
- 美术字课(温静 授课):学习美术字的设计原则与表现手法,使用8开白卡纸、针管笔、彩铅等工具完成创意字体创作。
- 现代绘画创作与实验(马志明 授课):探索当代绘画的材料运用与表现形式,通过速写本、水笔等工具进行创意实践。
师资保障:教师团队护航学习全程
培训班授课教师均来自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与艺术实践成果。例如,贺炜炜老师深耕书法教育多年,对经典碑帖研究颇深;苏敉老师在山水画创作领域有显著成就,其作品多次入选省级美展;杨芷老师专注油画艺术,尤其在写意油画方向形成独特教学方法。教师团队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注重启发学员艺术思维,帮助其形成个人创作风格。
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的学员,将获得江西师范大学同等学力美术学专业硕士学位证书,该证书受国家认可,可用于职称评定、学历提升等场景,为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