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新选择
针对希望系统提升中国语言文学研究能力的学员,江西师范大学推出同等学力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培训班。课程涵盖中西文论专题、先秦诸子散文研究、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等核心模块,通过理论学习与研究方法训练,帮助学员构建扎实的专业知识体系,最终可获得江西师范大学同等学力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证书。
依托名校底蕴的学术支撑
江西师范大学(简称"江西师大")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昌,是教育部与江西省人民共建高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等多项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学校学科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等十大学科门类,作为江西省优先发展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在区域文化传承与教育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其文学院的历史可追溯至1941年国立中正大学文法学院文史系,历经八十余年发展,已成为全省同类院系中学术积淀最深厚、师资力量最雄厚的单位之一。现有教职工74人,其中教授16名、副教授34名、博士30名,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优质教学团队。学院设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文艺学博士点1个、硕士点9个,涵盖统招博士、硕士及本科多层次培养体系。值得关注的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被教育部列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一类),也是江西省首批品牌专业,专业实力获得官方权威认证。
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培训班以培养适应现代化需求的高层次中国语言文学专门人才为核心目标。通过系统学习专业基础理论与前沿研究方法,学员将具备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既能胜任高校、科研机构的专业研究工作,也可在文化传播、教育教学等领域承担技术与业务骨干职责。培养过程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强调学术使命感与社会服务意识的同步提升,为学员未来在专业领域的深度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多层次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设置兼顾学术基础与专业深度,分为公共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三大模块,具体安排如下: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任课老师 | 备注 |
---|---|---|---|
公共课 | 英语 | 学校统一安排 | 全校必修 |
公共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学校统一安排 | 全校必修 |
公共课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学校统一安排 | 全校必修 |
专业核心课 | 中外文学专题 | 学院统一安排 | |
专业核心课 | 中西文论专题 | 学院统一安排 | |
专业核心课 | 文学研究方法专题 | 学院统一安排 | |
专业核心课 | 汉语史名著导读(A、B) | 邱进春、李小军、肖九根 | |
专业核心课 | 先秦诸子散文研究AD | 刘松来、周兴泰 | |
专业核心课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A、C) | 刘彦荣、陈怀琦、冯昊、陈茜 | |
专业方向课 | 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 | 颜敏、刘彦荣、冯昊、邹忠民、陈茜 | |
专业方向课 | 文学评论与写作 | 陈怀琦、邹忠民、吴志峰 | |
专业方向课 | 中国文学批评文献学 | 李舜臣、胡耀震 | |
专业方向课 |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专书研究 | 汪群红、李舜臣 | |
专业方向课 | 语法研究专题 | 曹悦香、李小军 | |
专业方向课 | 语言学理论与流派 | 刘楚群、曹悦香 |
公共课侧重学术基础素养培养,专业核心课围绕中国语言文学核心领域展开深度研讨,专业方向课则提供细分领域的前沿研究指导。这种阶梯式课程设计,既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又满足了学员个性化研究需求。
选择培训班的核心价值
对于希望在学术道路上深耕的学员而言,该培训班的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依托江西师范大学的名校资源与文学院的深厚学术积淀,学员能接触到前沿的研究成果与优质的教学资源;二是课程设置紧密结合学科发展需求,兼顾理论深度与实践应用,帮助学员快速提升研究能力;三是通过系统学习可获得国家认可的硕士学位证书,为职业发展与学术进阶提供有力背书。
无论是计划进入高校从事教学科研,还是在文化机构、出版单位等领域发展,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学术背景都能为职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江西师范大学同等学力硕士学位培训班,正是连接学术理想与职业目标的重要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