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培训项目深度解读
一、学科根基:国家级重点学科的育人底蕴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自2001年11月成立以来,通过整合经济、管理、科学、工程等多学科优势,逐步发展为国内少有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型"环境教育与科研机构。其核心支撑学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不仅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更是国内资源与环境经济领域起步最早、规模、培养体系最完善的学科点。作为全国首批"双"重点建设学科,该学科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环境污染治理理论研究、技术应用及重大环境问题攻关等领域形成了显著优势。
近20年来,学院依托这一学科平台,通过在职课程培训班与短期培训项目,已为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领域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这些学员活跃在政策制定、企业绿色转型、科研机构攻关等一线岗位,成为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二、培养方向:四大领域精准对接行业需求
为响应"双碳"目标与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学院当前重点开设四大方向的在职课程培训,分别是绿色金融方向、企业低碳经济方向、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及新时期经济发展方向。每个方向均围绕"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设计培养方案,既强化环境经济基础认知,又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
以绿色金融方向为例,课程体系会重点解析环境权益交易、碳金融产品设计等前沿内容;企业低碳经济方向则聚焦企业碳核算、绿色供应链管理等实操模块;区域经济发展方向侧重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机制研究;新时期经济发展方向更关注新发展格局下环境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协调路径。
三、课程体系:20+门核心课构建专业知识网络
(一)基础理论模块
该模块旨在夯实学员的学科理论根基,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高级环境与资源经济学》《高级环境政策分析》《高级能源与环境管理》四门核心课程。其中《高级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会系统讲解环境资源的价值评估、外部性内部化等经典理论;《高级环境政策分析》则通过国内外政策案例对比,解析环境政策的制定逻辑与实施效果。
(二)方法工具模块
此模块聚焦研究方法与学术规范,涵盖《自然辩证法概论》《环境经济模型原理与方法》《计量经济学》《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等课程。《环境经济模型原理与方法》将重点教授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投入产出模型等环境经济分析工具的应用;《计量经济学》则结合环境领域数据特征,讲解面板数据、空间计量等高级分析方法。
(三)前沿应用模块
该模块紧密跟踪行业动态,包含《绿色金融》《气候变化经济学》《环境规划研究》《资源环境产业管理》《超级大国的环境政治——美国和欧盟》等特色课程。《绿色金融》会深入剖析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工具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气候变化经济学》则从经济成本收益视角,探讨碳定价、气候适应等关键议题。
(四)经典研读模块
为强化理论深度,课程特别设置《资本论》选读环节,重点解读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与社会关系的经典论述,帮助学员建立更系统的环境经济分析框架。同时开设《语言基础》课程,提升学员阅读国际前沿文献及学术交流的能力。
四、培养价值:助力环境治理人才职业进阶
参与该培训项目的学员主要来自环境部门、环保企业、科研院所及相关行业协会。通过系统学习,学员不仅能掌握环境经济领域的核心知识与研究方法,更能通过案例研讨、学术交流等形式,与行业专家、同行学员建立深度联系。
从往届学员反馈来看,多数人在完成培训后,能够更高效地参与环境政策制定、企业绿色转型方案设计或科研项目攻关。部分学员更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在岗位晋升或职业转型中获得明显优势,真正实现了"学习赋能职业发展"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