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教学、融汇中西的办学特色
  • 高质量的师资团队
  • 融汇中西,坐言起行

400-888-4849

深圳IPC国际学校小学课程全解析:目标体系·师资优势·课程设置深度解读

深圳IPC国际学校小学课程全解析:目标体系·师资优势·课程设置深度解读

授课机构: 深圳IPC国际校区

上课地点: 校区地址

成交/评价:

联系电话: 400-888-4849

深圳IPC国际学校小学课程全解析:目标体系·师资优势·课程设置深度解读课程详情

深圳IPC国际学校小学课程全解析:目标体系·师资优势·课程设置深度解读

四大目标体系:构建21世纪核心素养

在深圳IPC国际学校的小学课程框架中,教育目标被系统拆解为个人、学习、学科、思维四大维度,每个维度均指向儿童未来发展的关键能力。这种分层设计并非简单的理论划分,而是基于国际教育趋势与儿童成长规律的深度融合。

课程目标体系示意图

1. 个人目标:锻造适应未来的底层品格

课程特别设置8大个人目标,涵盖适应力、责任感、同理心等21世纪必备素质。例如,通过跨文化项目实践,学生需在团队中协调不同观点;通过社区服务活动,培养对他人需求的敏锐感知。这些训练并非抽象说教,而是渗透在日常学习场景中,帮助孩子在持续变化的社会中建立稳定的自我认知。

2. 学习目标:塑造终身学习的核心能力

团结合作不仅是分组完成任务,更要求学生学会倾听与表达;思虑周全体现在项目设计的每一个细节推敲中;适应能力则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实现——当科学课需要运用数学统计,语文课需要结合艺术表达时,学生自然打破学科边界。这些能力的培养,让学习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建构”。

3. 学科目标:夯实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基础

IPC课程体系以“知识-技能-理解”为三维框架,例如数学课不仅教授计算方法,更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训练;科学课通过实验探究培养观察与验证能力。这种“学用结合”的设计,确保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形成可迁移的学习方法,为后续学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 思维目标:培养全球化视野与格局

从模拟联合国活动到国际文化周,从与海外学校的线上交流到跨文化课题研究,课程通过多元场景帮助学生建立国际化思维。例如,在“环境保护”主题学习中,学生不仅了解本地生态问题,更会对比不同国家的解决方案,这种横向拓展的学习方式,自然塑造出开放包容的全球视野。

课程目标实施场景

三大核心优势:支撑优质教育的坚实基底

一所好的国际小学,不仅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更需要落地的支撑体系。深圳IPC国际学校在师资、环境、活动三个维度形成独特优势,共同构成优质教育的“铁三角”。

教学优势示意图

1. 高素质中外双师团队:文化融合的教育引领者

学校采用1:1中外教师配比,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达70%,教师平均教学经验超过5年。中教团队深谙中国教育传统,注重基础扎实与习惯培养;外教团队带来国际教育视角,擅长启发式教学与创造力激发。例如,在语文课堂上,中教讲解经典文学,外教则引导学生用英文表达读后感;数学课中,中教强化计算逻辑,外教设计跨文化数学游戏,这种“双轨并进”的教学模式,让知识传递更立体。

2. 小而美的校园生态:教育发生的理想场域

校园毗邻西丽大学城,依傍大沙河畔,自然环境与人文氛围相得益彰。与传统大校不同,这里保持“小而精”的规模,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个性化关注。教室布置融入儿童心理学设计,阅读角、实验区、艺术墙等功能区域合理分布;校园内的“学长导师制”让高低年级学生形成互助关系,这种“家庭式”的校园文化,让学习不仅发生在课堂,更渗透在日常交往中。

3. 多样化社团活动:个性发展的实践平台

除了常规课程,学校开设30+社团供学生选择,涵盖科技、艺术、体育、公益等多个领域。机器人社团的学生参与市级竞赛,戏剧社排演原创剧目,环保社定期组织社区垃圾分类宣传。这些活动并非“兴趣班”的简单延伸,而是与课程目标深度融合——科技社团培养探究精神,公益活动强化社会责任感,艺术社团提升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学校搭建家校社联动平台,家长志愿者参与社团指导,社区资源引入活动设计,形成教育合力。

社团活动场景

全科目课程设置:覆盖成长的多元需求

深圳IPC国际学校小学课程采用“核心科目+主题课程”的复合结构,既基础学科的系统性,又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培养综合能力。以下是具体科目安排:

课程设置示意图

语言类:双向强化的沟通能力

英语课程包含阅读、写作、口语、听力四大模块,采用原版教材与本土文化结合的教学方式;中文课程注重阅读积累与表达训练,通过经典诵读、创意写作等形式提升语言素养。双语言教学不仅是技能培养,更是文化认同的建立——学生既能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也能用中文理解世界文化。

数学:双师协同的思维训练

课程采用“外教数学+中教数学”双轨模式:外教通过情境化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例如用披萨分块讲解分数概念;中教则系统梳理知识体系,强化计算逻辑与解题技巧。这种互补式教学,让学生既保持对数学的热情,又扎实掌握学科基础。

跨学科主题课程:打破边界的学习体验

科学、社会、艺术、体育、计算机等科目均以IPC主题课程形式开展。例如“太空探索”主题中,科学课学习天文知识,艺术课绘制宇宙图景,计算机课编程模拟飞船发射,体育课设计太空舱健身方案。这种“主题牵引+学科融合”的模式,让知识不再孤立,而是形成有机整体。

课堂教学场景

深圳IPC国际学校小学课程的魅力,在于将国际教育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学习体验。从目标体系的顶层设计,到师资团队的落地执行,再到课程设置的细节把控,每一个环节都围绕“培养全面发展的国际型人才”展开。对于关注孩子未来的家庭而言,这样的课程体系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成长的陪伴。

深圳IPC国际校区

深圳IPC国际校区
认证 7 年

成立: 2006年

认证 地址认证 教学保障 在线预约 到店体验 售后支持
0.03459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