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界人士常以"西部教育人才摇篮"相称。这所历经近百年发展的高等学府,其历史可追溯至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37年抗战西迁后与多所院校组建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独立为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88年正式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十四所大学之一,学校始终保持着"扎根西北、服务全国"的办学定位。
在学科建设层面,西北师范大学拥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及3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其中教育学学科更是学校的"金字招牌"。该学科自设立以来,便围绕国家教育发展战略需求,致力于建构现代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不仅在西北基础教育、农村教育、民族教育改革中发挥引领作用,更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学术影响力。此次开设的教育学原理专业研修班,正是依托这一深厚的学科积淀而推出。
该研修班的培养目标绝非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着眼于教育从业者的全维度能力提升。学员通过系统学习,需达成三个核心能力维度:
其一,理论根基的夯实。要求学员掌握全面的教育基础理论,同时拓展相邻学科视野,形成"专而博"的知识结构。例如在教育基本理论经典文献研读中,学员将深入理解杜威、皮亚杰等教育名家的思想精髓,为实践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其二,研究方法的精进。课程特别强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从质的研究理论到SPSS统计应用,从教育田野工作到社区调查实践,确保学员既能开展定性分析,也能运用量化工具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双轨研究能力"正是当前教育科研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其三,职业能力的跃升。除学术能力外,项目着重培养学员的教学实践与成果转化能力。通过语言能力提升课、教育理论热点问题研究等课程,帮助学员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最终成长为能胜任学校教学、教育科研、教育管理等多岗位的复合型人才。
课程设置是衡量研修项目质量的关键指标。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同等学力申硕研修班的课程体系,采用"必修+选修"的模块化设计,既核心知识的系统性,又兼顾个性化学习需求。
这种课程设计既了学员对教育学科核心知识的系统掌握,又通过选修课赋予学习灵活性。例如农村学校教师可重点选修"农村教育专题""教育田野工作"等课程,高校科研人员则可侧重"教育统计""教育理论热点"等方向,真正实现"按需学习"。
对于选择该研修班的学员而言,收获远不止一张证书。通过与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领域专家的深度互动,学员能接触到前沿的教育研究成果;通过与同侪的交流,可拓展教育实践的多元视角;更重要的是,系统的理论学习与方法训练,将显著提升其在教育科研、教学创新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希望晋升学校管理层的骨干教师,还是有志于教育政策研究的机构从业者,都能在这个平台上找到职业发展的新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