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同等学力学前教育学研修班培养体系全解析
百年师范底蕴: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实力解读
作为西部地区教育领域的重要学术阵地,西北师范大学的教育学科发展可追溯至1937年国立北平师范大学西迁时期。历经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教育学院、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等阶段,学校始终以"培养高水平教育人才"为使命,逐步构建起覆盖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的完整教育学科体系。
当前,学校拥有教育学、心理学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其中教育学科更是全国最早设立的教育类学科之一。其特色在于紧密结合西北基础教育需求,在农村教育、民族教育改革等领域形成独特研究优势,累计为西北地区输送超过3万名教育专业人才,成为引领区域教育发展的重要智库。
值得关注的是,学前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学科的重要分支,近年来依托"儿童发展理论研究中心""幼儿园课程创新实验室"等平台,在儿童游戏教育、早期语言发展等方向取得多项省部级科研成果,为本次研修班的课程设计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
复合型人才培养:研修班核心目标定位
区别于传统单一技能培训,本研修班以"理论-实践-科研"三位一体为培养主线,致力于塑造能适应多元岗位需求的复合型学前教育专门人才。具体而言,学员需达成三大核心能力目标:
其一,系统掌握学前教育基础理论。通过《学前教育原理》《儿童发展理论》等课程,深入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构建科学的教育观与儿童观,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其二,强化教育实践与创新能力。依托《幼儿园课程研究》《儿童游戏研究》等实践导向课程,掌握幼儿园一日活动设计、游戏化教学实施等核心技能,具备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
其三,提升教育科研与国际交流水平。通过《教育研究方法》《外国语》等课程训练,学员需具备独立开展学前教育课题研究的能力,并能熟练运用专业外语阅读国际前沿文献,参与跨文化教育交流。
这些能力的综合培养,使学员既能胜任幼儿园骨干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等岗位,也能在教育科研机构、师范院校从事学前教育研究与教学工作,真正实现"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目标。
20+核心课程:理论奠基与实践提升的有机融合
研修班课程体系经过教育学院专家团队多次论证,围绕"夯实基础-强化实践-拓展视野"的逻辑分层设计,具体分为必修与选修两大类,涵盖从学科基础到前沿热点的全维度知识模块。
一、必修课程:构建专业知识根基
- 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结合教育领域实际,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培养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 外国语(英语/俄语):采用专业外语教学模式,重点提升学前教育领域文献阅读与学术交流能力。
- 教育研究方法:从研究设计到数据处理,系统掌握问卷法、观察法等学前教育常用研究方法,为后续科研实践打基础。
- 学前教育原理:解析学前教育的本质、目标与原则,梳理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脉络,建立学科基本认知框架。
- 儿童游戏研究:通过案例分析与模拟教学,掌握游戏活动设计、指导与评价的核心技巧,提升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实施能力。
二、选修课程:聚焦个性化能力拓展
- 幼儿园音乐教育研究:针对幼儿园音乐活动设计、乐器使用指导等内容展开专项训练,适合有意向发展艺术教育方向的学员。
- 学前教育热点与前沿:跟踪"托幼一体化""儿童屏幕时间管理"等行业最新议题,邀请一线园长与专家开展专题研讨。
- 家庭教育与儿童发展:解析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教授家园共育策略,提升学员与家长的沟通指导能力。
- 儿童发展评价与研究:学习使用丹佛发育筛查量表等工具,掌握儿童发展评估的标准化流程与结果分析方法。
- 语言能力提升课程:针对3-6岁儿童语言发展特点,系统学习早期阅读指导、口语表达训练等教学技巧。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课程均采用"理论讲授+案例研讨+实践演练"的三元教学模式。例如《幼儿园课程研究》课程中,学员不仅要学习课程设计理论,还需分组完成幼儿园主题课程方案设计,并在合作幼儿园进行实地教学实践,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
选择本研修班的三大核心价值
对于学前教育从业者而言,选择西北师范大学同等学力研修班,意味着获得三重核心价值赋能:
首先是学术资源的深度对接。学员可共享学校9个博士后流动站、10个一级博士点的学术资源,参与教育学院定期举办的"学前教育前沿论坛""幼儿园课程创新工作坊"等学术活动,与领域内专家建立直接联系。
其次是实践平台的有力支撑。学校与兰州、西安等地30余所省级示范幼儿园建立合作基地,学员可在课程学习期间获得跟岗实习机会,将课堂所学直接应用于真实教育场景。
最后是职业发展的持续助力。完成研修并通过考核的学员,将获得西北师范大学颁发的专业研修证书,该证书在学前教育行业内具有较高认可度,可作为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的重要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