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宽职业发展道路
  • 边工作边学习两不耽误
  • 提升学术能力与工作能力

400-888-4849

江西师范大学同等学力体育学硕士培养体系全解析:课程、师资与培养目标

江西师范大学同等学力体育学硕士培养体系全解析:课程、师资与培养目标

授课机构: 深圳读研教育

上课地点: 校区地址

成交/评价:

联系电话: 400-888-4849

江西师范大学同等学力体育学硕士培养体系全解析:课程、师资与培养目标课程详情

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科的深厚积淀

作为江西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在体育教育领域的耕耘可追溯至1936年。其体育学院的前身——国立江西体育师范专科学校,历经国立南昌大学体育专修科、江西体育学院等多个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了国内办学历史悠久、规模可观、条件完善的体育学科体系。这种近百年的办学积累,不仅为体育学专业硕士培养奠定了扎实基础,更在师资储备、教学资源、学术研究等方面形成了独特优势。

学校坐落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南昌,作为教育部与江西省共建高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多项重点项目。学科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其中体育学科因历史积淀与教学成果,成为推动区域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体育学硕士培养的核心目标与价值定位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体育学理论基础与系统专业知识的高层次人才。学员通过课程学习与实践积累,需具备三大核心能力:一是体育学科前沿问题的研究能力,能够独立开展体育领域的科学探索;二是专业技术工作的执行能力,可胜任体育教学、训练指导、赛事管理等具体业务;三是适应现代化发展的综合素养,包括跨学科融合能力、创新思维及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

值得强调的是,培养过程始终贯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理念。除专业知识外,学员需在运动实践中强化身体素质,在团队协作中提升沟通能力,在社会服务中深化责任意识,最终成长为既懂理论又能实践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课程体系设计:三大模块构建专业能力

培训班课程体系由公共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三大模块组成,既学术基础的扎实性,又兼顾专业方向的深度拓展。以下从具体课程设置及师资配置展开说明:

(一)公共课:夯实学术与思想基础

公共课包含英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三门必修课程。其中,英语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重点提升学员学术文献阅读与国际交流能力;理论课程则聚焦方法论指导,帮助学员建立科学的思维框架,为后续专业研究提供思想工具。

(二)专业核心课:筑牢体育学知识根基

专业核心课涵盖运动生理学专题、运动心理学专题、体育统计学原理等六门课程,每门课程均由领域内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例如:

  • 运动心理学专题由殷晓旺老师主讲,重点解析运动员心理调节、运动训练中的动机激发等实践问题;
  • 体育统计学原理由丁伟祥老师负责,结合体育科研案例,教授数据收集、分析及结果解读的核心方法;
  •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进展课程则系统梳理体育与文化、经济、社会的互动关系,拓宽学员学术视野。

(三)专业方向课:精准对接职业发展需求

专业方向课设置体育与社会发展、体育经营与管理、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等六门课程,学员可根据职业规划选择修读。例如:

课程名称 授课教师 课程特色
体育经营与管理 徐国根、张军献 结合体育产业案例,讲解赛事运营、体育场馆管理等实操技能
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谢彬 聚焦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探讨分层教学、兴趣培养等实践策略
体育行政管理学 罗林 解析体育政策制定、公共体育服务管理等行政实务要点

选择本培训班的三大核心优势

对于在职人员而言,选择江西师范大学同等学力体育学硕士培训班,主要基于以下优势:

  1. 历史积淀深厚:体育学院近百年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的完整培养体系,教学资源与学术氛围更具保障;
  2. 师资配置精良:专业核心课与方向课均由深耕体育领域多年的教师授课,既有理论高度又富实践经验;
  3. 课程实用性强:课程设置紧密结合体育行业发展需求,无论是体育教学、科研还是管理方向,均能获得针对性能力提升。

总体而言,该培训班不仅是学历提升的通道,更是体育专业能力进阶的平台。通过系统学习,学员将具备更强的职业竞争力,在体育教育、科研、产业等领域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深圳读研教育

深圳读研教育
认证 7 年

成立: 2006年

认证 地址认证 教学保障 在线预约 到店体验 售后支持
0.03867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