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宽职业发展道路
  • 边工作边学习两不耽误
  • 提升学术能力与工作能力

400-888-4849

江西师大同等学力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班:学术传承与系统培养全解析

江西师大同等学力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班:学术传承与系统培养全解析

授课机构: 深圳读研教育

上课地点: 校区地址

成交/评价:

联系电话: 400-888-4849

江西师大同等学力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班:学术传承与系统培养全解析课程详情

学术沃土:江西师大与文学院的深厚积淀

在赣鄱文化的滋养下,江西师范大学作为江西省属重点师范高校,始终是区域人文教育的重要阵地。这所与南昌城共生共长的高等学府,不仅是教育部与江西省人民共建的"双轮驱动"高校,更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卓越教师培养等国家级工程中持续发力,形成了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的综合学术生态。

其文学院的历史可追溯至1941年国立中正大学文法学院文史系,胡守仁、余心乐等学界泰斗曾在此耕耘,为学院注入了深厚的学术基因。历经70余年发展,如今的文学院已成为江西省中国语言文学领域的标杆:74名教职工中,16位教授、34位副教授组成核心师资,30名博士的学术背景为教学研究提供了强劲支撑。学院不仅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更在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方向形成了特色研究体系,现有统招博士生6人、统招研究生249人、语文教育硕士120人及高校硕士55人,全日制本科生规模达1578人,构成多层次的人才培养矩阵。

值得关注的是,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被教育部列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一类),同时是江西省首批品牌专业,这一认证既是对过往教学成果的肯定,也为同等学力项目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课程体系:三大模块构建学术研究根基

同等学力项目的课程设计紧密围绕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特点,形成"公共课筑基-核心课深耕-方向课拓展"的递进式结构,既确保学术视野的广度,又强化专业研究的深度。

一、公共课:学术思维与语言能力双提升

作为全校必修模块,公共课包含英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三门课程。英语课程侧重学术文献阅读与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培养,为后续研读外文研究资料奠定基础;理论课程则通过系统学习,帮助学员建立科学的社会观察视角与方法论体系,这对文学研究中涉及的社会背景分析、文化现象解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专业核心课:学科基础与研究方法并重

核心课程模块聚焦中国语言文学的核心领域,设置中外文学专题、中西文论专题、文学研究方法专题等课程,并特别开设汉语史名著导读(A、B)、先秦诸子散文研究AD、中国现代文学研究(A、C)等特色课程。以汉语史名著导读为例,由邱进春、李小军、肖九根等教授联合授课,通过《说文解字》《广韵》等经典文献的深度解析,帮助学员掌握汉语发展的历史脉络;先秦诸子散文研究则由刘松来、周兴泰两位专家领衔,从《论语》《孟子》等原典出发,探讨古代散文的文学价值与思想内涵。

值得强调的是,文学研究方法专题课程打破传统知识灌输模式,通过案例分析、研究方案设计等实践环节,系统教授文献检索、田野调查、文本细读等具体研究方法,这对学员未来独立开展学术研究至关重要。

三、专业方向课:个性化研究路径选择

方向课程模块设置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文学评论与写作、中国文学批评文献学等8门课程,学员可根据自身研究兴趣选择2-3门深入学习。例如选择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的学员,将在颜敏、刘彦荣等教授指导下,系统梳理鲁迅、张爱玲等作家的创作脉络,分析其作品的时代特征与文学贡献;选择语法研究专题的学员,则由曹悦香、李小军教授带领,聚焦现代汉语语法现象,通过语料库分析等方法开展实证研究。

这一设计既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又为学员提供了个性化发展空间,符合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多元化需求。

培养目标:塑造适应时代需求的研究型人才

该项目的核心使命是培养"能适应现代化与全球化需求,兼具扎实学术基础与创新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而言,通过系统学习中国语言文学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学员将具备以下核心能力:

  • 独立开展中国语言文学领域学术研究的能力,包括文献搜集整理、研究问题提炼、研究方法选择及研究成果呈现;
  • 跨文化视野下的文学比较与分析能力,能结合中西文论对文学现象进行多维解读;
  • 服务社会的应用能力,既可在高校、科研机构从事学术研究,也能在文化出版、教育机构等领域承担专业技术工作。

学院通过"课程学习-学术实践-论文撰写"的闭环培养模式,确保学员不仅掌握理论知识,更能将所学转化为实际研究成果。从课程中的小组研讨、学术报告,到毕业前的学位论文写作,每个环节都有导师全程指导,助力学员完成从知识接收者到独立研究者的角色转变。

项目价值:学术资源与发展平台的双重赋能

选择该同等学力项目,学员不仅能获得系统的学术训练,更能共享江西师范大学丰富的学术资源。学校图书馆藏有大量中国语言文学领域的珍贵文献,包括古籍善本、民国期刊等,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坚实的资料支撑;文学院定期举办的"赣鄱文学论坛""现当代文学前沿讲座"等学术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参与,为学员搭建了与学界对话的平台。

此外,学院与省内外多家文化机构、出版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学员在学习期间可参与地方文化研究、文学作品整理等实践项目,这些经历不仅能提升专业能力,更为未来职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深圳读研教育

深圳读研教育
认证 7 年

成立: 2006年

认证 地址认证 教学保障 在线预约 到店体验 售后支持
0.04344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