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一贯制国际教育的核心定位
广州国际高中项目以"贯通式教育"为特色,面向港澳台侨及外籍人员子女构建学前至高中全周期教育生态。区别于分段式培养模式,15年一贯制体系通过课程衔接、成长追踪的连续性设计,更精准匹配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着力塑造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既能扎根中华文化底蕴,又能熟练运用中英双语在国际舞台展现竞争力。
项目始终将"全面发展"作为教育主线,除学术能力培养外,更注重社会适应力、创新思维与人文素养的综合提升。这种教育理念贯穿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每一个阶段,通过系统化课程设计与个性化成长规划,为学生未来融入全球多元文化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招生政策与培养细节说明
项目现阶段主要面向初三、高一、高二学生开放招生,既支持新生入学,也接受插班生申请。入学选拔采用"笔试+面试"双维度评估模式,其中笔试科目涵盖英语、数学、语文三大基础学科,重点考察学术基础与知识应用能力;面试环节则聚焦学生的沟通表达、逻辑思维及综合素质,通过情景问答与互动交流评估其与项目培养目标的契合度。
教学实施层面,班级规模严格控制在30人以内,确保教师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动态。授课采用面授形式,结合小组研讨、项目实践等多元教学方法,强化知识吸收与应用能力。考虑到学生的成长需求,项目提供住宿服务,通过校园生活场景进一步培养独立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核心课程体系:DSE考试与ECA兴趣课程双轮驱动
作为项目的学术支柱,DSE(香港中学文凭考试)课程体系承担着衔接高等教育的关键作用。该考试由香港考评局主办,被视为香港本地的"高考",其成绩不仅被香港所有高校认可,更获得全球16个国家400余所知名大学的承认。对于港籍学生而言,DSE成绩更是通往内地学府的重要通道——包括清华、北大、复旦等129所985/211高校均将其纳入招生录取标准。
DSE考试设置四门必修科目(语文、数学、英语、公民与社会)与两门选修科目(物理、化学、生物、中国文学、历史、经济等)。这种"基础+特长"的科目组合设计,既学生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又能根据兴趣与职业规划选择优势方向深入钻研。以经济学科为例,课程不仅涵盖基础理论,更结合国际经贸案例展开分析,培养学生的全球经济视野。
除学术课程外,项目特别设置30余门ECA(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兴趣课程,覆盖语言、艺术、科技、体育、学科竞赛等五大领域。语言类课程包含西班牙语、法语等二外学习;艺术类设有戏剧表演、油画创作、音乐鉴赏;科技类涵盖机器人编程、3D建模、人工智能基础;体育类包括马术、击剑、帆船等特色项目;学科竞赛类则针对数学、物理等奥赛方向开展专项训练。
这些兴趣课程并非简单的"第二课堂",而是与学术体系形成有机互补。例如,机器人编程课程需要运用数学与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巩固了学科基础,又培养了创新思维;戏剧表演课程通过剧本创作与角色演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情感共鸣能力。这种"全人教育"模式,真正实现了从"知识灌输"到"能力培养"的转变。
教育成果与未来展望
多年来,项目毕业生凭借扎实的学术功底与全面的综合素质,成功进入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剑桥大学、纽约大学等全球高校深造。部分港籍学生更通过DSE成绩被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内地名校录取,充分验证了课程体系的有效性。
面向未来,项目将持续优化课程结构,引入更多国际化教育资源,同时深化与国内外高校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升学路径。通过15年一贯制教育的深度实践,广州国际高中项目正逐步成为港澳台侨及外籍人员子女国际教育的优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