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体系:多元融合的全学段培养框架
广州国际幼儿园项目的课程设计打破单一体系局限,以香港课程为基底框架,有机融入IB国际课程的跨学科探究理念,同时保留内地课程的知识系统性优势与国民教育核心内容,形成"香港体系+IB理念+内地精华"的三维融合模式。教学语言以英语、普通话为双主线,特别设置粤语文化与繁体字学习模块,既满足国际化交流需求,又传承地域文化特色。
从幼儿园到初中的全学段衔接中,课程设计注重阶梯式能力培养:幼儿园阶段侧重语言启蒙与习惯养成,小学阶段强化学科基础与兴趣拓展,初中阶段则逐步引入项目式学习与跨学科研究。这种连贯性设计有效避免了学段衔接中的知识断层,为学生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招生与教学:精细化管理的成长保障
招生对象:适龄幼儿园至初中学生(含插班生)
入学流程:需通过笔试(学科基础)+面试(综合素养)双重评估,重点考察学习潜力与适应能力
班级配置:小班制教学,单班人数严格控制在30人以内;提供住宿服务,满足不同家庭需求
教学形式:双语沉浸式教学为主,英语学科实施分层教学(基础/培优双轨),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英语学科的分层教学机制。项目根据学生入学测试的英语水平,将班级划分为基础巩固班与能力培优班。基础班侧重词汇积累与语法夯实,培优班则增加原版阅读、学术写作等高阶内容,这种"因材施教"的模式显著提升了教学效率,据教学反馈数据显示,分层教学实施后学生英语成绩达标率提升23%。
师资力量:高团队的教育支撑
项目师资团队构建了"国际化+本土化"的复合结构:外籍教师占比30%(主要来自英语母语国家),港籍教师占比25%,海归教师占比18%,其余为具备国际教育背景的内地教师,整体国际化教师比例超过70%。所有教师均需满足"5年以上教龄+相关学科"的双重要求,其中研究生学历占比达73%,部分核心学科教师拥有海外名校硕士及以上学位。
除学科教师外,每个班级配备1名专职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心理辅导与家校沟通。班主任团队均接受过儿童发展心理学培训,能够精准把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成长需求,真正实现"学科学习+人格培养"的双轨关注。
小学部课程:八大领域+超60门ECA的多元拓展
小学阶段作为能力发展的关键期,项目设置了覆盖知识、技能、素养的八大核心学习领域:
- 中文:包含语言运用、经典阅读、写作表达,特别增加粤语文化专题学习
- 英文:涵盖听说读写全维度,使用国际主流教材并结合原版读物拓展
- 数学:注重逻辑思维培养,同步香港与内地数学大纲,设置思维拓展模块
- 科学教育: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基础知识,培养科学思维
- 信息与技术:从基础编程到数字化工具应用,提升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
- 个人、社会及人文学科:涵盖历史、地理、社会学基础,培养社会认知能力
- 视觉与表演艺术:包括美术创作、戏剧表演、音乐舞蹈,激发艺术潜能
- 体育科:设置常规体育课程与专项运动训练,强化体质与团队协作能力
在完成核心领域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可从超过60门ECA(拓展课程)中自主选择。这些课程按"学术提升+兴趣培养+技能发展"三大方向分类:
学术拓展类
AMC数学竞赛预备课、数独思维训练、日语/韩语第二外语、科技创新实验课等,侧重学科能力进阶。
体艺素养类
飞盘、普拉提、瑜伽、跆拳道、高尔夫、网球等体育课程;戏剧表演、音乐鉴赏等艺术课程,促进身心协调发展。
实践技能类
机器人编程、3D打印、手工制作等课程,培养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
这种"核心课程+多元选修"的模式,既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又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发展空间。据上年度统计,92%的学生选择了2-3门ECA课程,85%的家长反馈孩子在兴趣培养或技能提升方面取得显著进步。